本調研組對土地流轉具有代表性的重慶、成都進行了實地調研:了解當地的土地流轉情況以及在土地流轉過程中保護農民權益的具體做法;挖掘土地流轉中農民權益保護存在的問題;結合調研提出我國當前農村土地流轉中農民權益保護的一些建議。
在新農村建設、城鎮(zhèn)化發(fā)展背景下,各地相繼進行土地流轉,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但是,由于農村缺乏集體土地的市場流轉機制,土地流轉價格低,相關配套措施不到位等各種原因,近年來因土地流轉引發(fā)的群體性事件不斷增加,影響了農村社會的穩(wěn)定。
課題組實地調研了土地流轉試驗區(qū)重慶、成都。調查表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之下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農村經濟與鄉(xiāng)村面貌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同時諸多問題也暴露出來。近年來因農村土地流轉產生了系列問題如流轉農地時出現的強轉、低價流轉;農民基本生存和發(fā)展需求無法兌現;相關法律法規(guī)、權益表達機制不健全;農民主體地位難以體現;基層信息不透明,政策執(zhí)行不力;農村集體土地流轉缺乏有效調節(jié);相關配套設施不到位等損害失地農民權益的情況。
在利益的誘導下出現的是土地流轉對抗性沖突的發(fā)生,農民權益的受損,在這些困局之中只有通過探索從多渠道解決爭端的路徑,最終構建出一個融合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調節(jié)機制、權益保障機制在內的科學有效的沖突調適機制,才能化解農村土地流轉對抗性沖突。
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盡管有體制方面的,有歷史遺留方面的,但很大程度上與中國農村土地流轉的法律不健全有關。綜合土地流轉中農民權益保護問題我們應從建立健全我國農村土地流轉中農民權益保護機制,地方政府要加強對土地接包方接包資格的審查,形成土地接包資格審查、準入和退出機制;建立全國統一和區(qū)域協調推進的土地流轉市場,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分配機制和土地收益分配比例逐年上升機制;利益協調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失地農民權益保護,實現農民增收;培育多種有效農村土地流轉形式,試行并逐步推廣農村土地信托流轉;完善我國農村土地流轉中農民權益保護相關配套政策制度;將失地農民權益保護納入專門法規(guī)保護范疇,建議先行制定《失地農民權益保障法》。
第十二屆“挑戰(zhàn)杯”作品 三等獎
1.第十一屆“挑戰(zhàn)杯”四川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
2.“挑戰(zhàn)杯”2010年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校級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