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品反映了新型糧食補貼政策實施十年以來的成效與不足,依據現行的法律法規(guī),借鑒美國先進經驗,草擬立法建議,為完善我國糧食補貼法制提供參考。
課題組運用分層抽樣的方法,在江蘇省蘇南、蘇中、蘇北展開實證研究,覆蓋21個縣市2395人次;運用比較研究的方法,遠赴美國與富樂頓大學的教授以及世界多國大學生交流各國糧食補貼政策;站在換位思考的角度,赴江蘇南通如皋掛職體驗村官一周,參與糧食補貼政策的施行。
近年來,氣候異常,我國旱澇災害頻繁,給糧食生產帶來巨大挑戰(zhàn),影響糧食增收,危及糧食安全,給農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擾亂了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而我國糧食補貼法制化程度低,給糧食安全帶來了隱患。
從2002年十六大開始,我國施行了一系列新型糧食補貼政策,到2011年正是10年回首總結之際。而江蘇省蘇南、蘇中、蘇北三地情況正好對應全國發(fā)達、較發(fā)達、欠發(fā)達地區(qū)的實際情況,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反映全國概況。并且,在“三農”問題的處理上,江蘇處于全國前列,對于其他地區(qū)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有鑒于此,課題組成員運用分層抽樣的方法,在江蘇省蘇南、蘇中、蘇北展開實證研究,覆蓋21個縣市2395人次;運用比較研究的方法,遠赴美國與富樂頓大學的教授以及世界多國大學生交流各國糧食補貼政策;站在換位思考的角度,赴江蘇南通如皋掛職體驗村官一周,參與糧食補貼政策的施行;本著交流探討的思路,參加了2011年江蘇“全省春季農業(yè)生產會議”。
課題組成員根據實證研究得來的真實客觀的數據,運用體系分析和對比分析的方法,理論結合實踐,提出完善糧食補貼法制的構想。突破從管理層面思考糧食補貼政策的局限,將糧食補貼法制化;突破理論探討的限制,以實踐引導理論完善。
課題組成員系統(tǒng)梳理了十大以來我國糧食補貼有關政策的具體內容和舉措,并進行了分類研究,揭示了我國糧食補貼政策存在的六個方面的主要問題和不足,圍繞提高我國糧食補貼法制化水平,建議江蘇省率先制定糧食補貼條例,并提出了進一步完善我國糧食補貼法制的六個方面的對策,提出的立法建議得到了江蘇省人大常委的積極回應,對推進江蘇完善糧食補貼地方性立法產生了重要影響。課題得到了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最高院副院長江必新以及江蘇省各級黨政主要領導的高度關注與支持。課題還獲得了許多農民的好評,吸引了國內外30多家媒體追蹤報道,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
第十二屆“挑戰(zhàn)杯”作品 三等獎
1.該作品前期調研報告《江蘇省糧食補貼政策實施效果及問題分析》獲得2010年校暑期社會實踐優(yōu)秀調研報告一等獎。 2.作品的階段性學術論文成果在《中國商界》2011年第5期、《科教導刊》2011年第5期、《決策與信息》2011年第5期刊發(fā)。 3.調研過程以及成果在《現代快報》等報紙刊登,并被新華網、中國教育新聞網等網站轉載。引起了國內外30多家媒體的關注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