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ipText 雙手指尖盲打
作者:陳偉浩 新雅書院(計算機科學(xué)與技術(shù)專業(yè))
指導(dǎo)老師:Xing-Dong Yang,達特茅斯學(xué)院(Dartmouth College)計算機系
關(guān)鍵詞:指尖盲打,無視覺參與,文本輸入,人機交互
摘要
我們團隊提出一種雙手指尖盲打的概念模式,并基于此提出設(shè)計打字鍵盤的研究流程。在這種模式下,鍵盤隱形地分布在兩只手的食指指肚上,用戶依靠以往在QWERTY鍵盤上打字的肌肉記憶進行盲打。我們采用迭代式設(shè)計流程,探究了用戶打字的慣用手,并在67,108,864個可能的鍵盤布局中選出1295個候選;基于此結(jié)果,我們考慮用戶打字的速度指標和單詞混淆度指標,篩選出優(yōu)化后的鍵盤結(jié)果。在實驗原型平臺上,用戶平均可以達到每分鐘23.4個英文單詞的輸入速度。
我以第二作者的身份參與本項目,項目成果以論文形式收錄于人機交互領(lǐng)域頂會ACM CHI 2020 (ACM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
背景
指尖打字的概念和探究工作是在TipText(UIST '19 best paper)中首次完成的。指尖打字是指在用拇指點擊食指的第一指節(jié)上的皮膚,讓用戶利用既有的打字肌肉記憶,在手指上盲打的文本輸入方式。這種打字方式很直覺、不引入額外的輸入設(shè)備(只使用觸覺反饋)、適合公共場合使用、適合沒有熟識輸入的穿戴設(shè)備(如智能手表、AR/VR等),但輸入面積小、存在“胖手指”問題。
相對于TipText單手指尖打字,雙手版本BiTipText的優(yōu)勢在于雙手的面積更大,可以不像TipText那樣使用分組鍵盤,而是放置更多的按鍵;同時涉及雙手的打字方式也讓用戶點擊序列更不易相互混淆、更易解碼出用戶輸入的單詞,糾錯算法的糾錯能力更強。
目標與流程
我們的目標是設(shè)計一個雙手指尖打字鍵盤:基于QWERTY鍵盤的相對布局,在兩個手指上分配26個按鍵。這種設(shè)計需要綜合考慮可用性(易學(xué)性)和輸入效率,其中輸入效率包括考慮手指移動速度和輸入單詞的混淆度。因此,我們主要解決一個優(yōu)化問題:在67,108,864(2^26)種可能的鍵盤布局中找出最優(yōu)的鍵盤。
我們先對所有的候選鍵盤進行滿意度打分(Satisfaction Score),篩選出相對符合用戶慣用手直覺的鍵盤;之后對每個鍵盤進行移動時間指標(Movement Time)和單詞混淆度指標(Word Ambiguity)的打分。最后,綜合考慮兩指標分數(shù),找到優(yōu)化鍵盤布局,并對該布局進行實際輸入效率的評估。
實驗過程中三項指標均采用計算機模擬方式打分;同時需要開展兩個用戶實驗,分別用于構(gòu)建用戶慣用手模型和打字速度模型。
圖1 研究流程
實驗平臺
針對速度建模實驗和評估實驗,我們采用了不同的實驗平臺。在打字速度建模實驗中,我們?yōu)楸辉囌咧谱魇种甘嗄P筒呙?D手指模型,然后使用運動追蹤系統(tǒng)和碰撞算法精確重構(gòu)用戶手指碰撞。
圖2 速度建模用戶實驗系統(tǒng)
針對最終的評估實驗,我們基于Arduino計算平臺,使用電容柔性皮膚感知手指點擊。
圖3 評估實驗原型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