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鐘希君 所屬院系 人文學院
指導老師:夏瑩 所屬院系
關鍵詞:粉絲-文化工業(yè);權力-話語;消費主義
摘要
如今,“飯圈文化”已經成為當代文化疆域中不可忽視的一片疆土。周杰倫和蔡徐坤的打榜大戰(zhàn),粉絲加上龐大路人大軍助力周杰倫超話登頂;肖戰(zhàn)粉絲與AO3的“不共戴天”,眾人去各個品牌表態(tài)“我們不喜歡肖戰(zhàn)”,通過飯圈的方式反擊飯圈……飯圈文化不再是“非主流”的存在,而已然成為了一種不得不回應的文化現(xiàn)象。然而,在當下中國的學術界,對于飯圈文化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對青少年狂熱追星的抨擊,說教意味濃重,理論視域狹窄,仍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
數(shù)據(jù):文化工業(yè)與粉絲的雙向互動
數(shù)據(jù),作為當前明星流量的體現(xiàn),一向被認為是文化工業(yè)操縱粉絲的典型例證。我們的研究對此進行了論證,著重指出數(shù)據(jù)危機的可能,以此延伸思考飯圈如何反向對文化工業(yè)施加影響。實際上,在粉絲內部,對于數(shù)據(jù)“無用論”和“水分”的質疑一直沒有停歇。當粉絲們能夠清醒地認識到數(shù)據(jù)的壓力又不得不服從時,就會產生一種榮耀的自我犧牲的心理。這構成了我們提出的“雙向造神”模型的基本框架。
泥塑:性別重構與話語斗爭
我們對于飯圈文化的研究并不限于現(xiàn)象的遠觀,也涉及文本的細讀。我們閱讀了大量泥塑文本,分類梳理經典創(chuàng)作母題和人物形象。泥塑是近兩年飯圈興起的一個新潮流,常用于女化男性,這在飯圈文化研究中還是少有人關注的領域。我們發(fā)現(xiàn),盡管泥塑體現(xiàn)了一種對性別氣質的改寫重構,被很多粉絲看作先進的女權主義、平權思想表達方式,但就模板來說,又貫徹了諸多父權社會對女性的刻板印象。相比于平權,泥塑與飯圈內部話語權的聯(lián)系更為緊密,熟練運用泥塑玩梗、創(chuàng)作或情緒表演的粉絲更可能成為意見領袖。泥塑作為新興潮流,與先鋒者的身份暗合,滲透了話語權力斗爭。
產出:論文、綜述與田野日記
本項目產出包括概念史、六萬字綜述及部分定量分析研究的論文;《伯明翰和法蘭克福的風格比較》及《啟蒙辯證法》等書籍的文獻綜述及讀書筆記;對稻增龍夫、太田省一、植田康孝等愛豆文化研究的閱讀與概要提煉;田野日記兩篇,字數(shù)近兩萬字,以“路人到粉絲的跨越”為田野日記的視角,保存了大量文字、視頻鏈接、截圖、錄屏等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