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粘彈性人工邊界和接觸面對法的地下管道地震動力學響應
作者:戰(zhàn)朋禹 土木工程系;劉巍 土木工程系;汪子涵 土木工程系
指導老師:林家瑞 土木工程系
關鍵詞:粘彈性人工邊界;接觸面對法;有限元分析
摘要
地下管道地震響應的有限元模擬精度受到管道與土層動接觸面的選擇和土層人工邊界的選擇影響,對于動接觸面我們從理論推導和有限元模擬出發(fā)得出接觸面對法對于處理地震中非連續(xù)問題具有更好的精度;對于邊界我們采用粘彈性人工邊界,但是在實驗模擬和理論上我們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粘彈性邊界的參數(shù)選擇將導致管道受損低估,通過有限元模擬成功確定保證精度且安全的參數(shù)選擇。在邊界與動接觸問題解決基礎上完成管道易損性和接觸分離問題的分析。
邊界等效
對于土體邊界采用粘彈性人工邊界較為常見,但是在研究中對粘彈性邊界推導分析發(fā)現(xiàn)存在非保守風險,更改參數(shù),并結合有限元實驗驗證參數(shù)修改的保守性。對于土體與管道的動接觸面,考慮到接觸面在地震荷載下存在斷裂、非連續(xù)性,并結合有限元分析比對接觸面對法、整體法、拉格朗日法等,最終選定接觸面對法。
1.為參數(shù)修正前后與理論值比較圖;2.為粘彈性邊界下OPTUMG2建模;3.為ABAQUS建模以比較接觸面對法與整體法的差異性。
機理分析
在六組地震加速度作用下對于L型管壁的應力分布研究,發(fā)現(xiàn)L型管道中,隨著地震加速度上升,管道的最易損點從豎向管與水平管交點處轉移到了水平管與水平管的交點處;針對此現(xiàn)象對位移分布、時程應力變化等進行切片分析和橫向、縱向比對,得出關于L型管道地震破壞模式相關的三條結論如下:
4.管壁179個觀察點的時程應力圖;5.不同地震加速度下而得應力分布;6.應力分布云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