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以中國城鎮(zhèn)化進程中的新生代農民工利益訴求焦點問題——身份轉型為研究切入點,通過對浙江杭、寧、溫、嘉四地新生代農民工身份轉型主觀認知調研,運用問卷調查、回歸分析等方法,從兩個層面,即個人意愿與政府意愿;三個維度,即主觀認知、政府決策、社會管理;四種身份轉型類型探討新生代農民工身份轉型的決策相關影響因素。
對中國社會轉型而言,既面臨復雜社會轉型任務,又面臨體制轉軌使命。目前,中國有654個城市和19322個建制鎮(zhèn)。而城鎮(zhèn)化的實質就是農村人口向城鎮(zhèn)轉移。而真正具大規(guī)模社會轉型意義的特殊群體就是新生代農民工。針對新生代農民工“打工無前途,回鄉(xiāng)沒意思”的現實,這一群體在自我身份認知上產生深度不明確,一方面他們的社會身份是農民,但又長期生活在城市;另一方面,他們的職業(yè)身份是工人,但又不是城市居民。他們既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農村人,又不是純粹意義上的城市人。他們既無法接受“農民工”這個角色定位,又無法走進城市的“圍城”中,成為事實上的“邊緣人”,深陷身份尷尬困境中。而這恰恰是新生代農民工研究的關鍵點之一。
當前,有序規(guī)范引導新生代農民工將身份由農村轉變?yōu)槌擎?zhèn)人口對提高我國城鎮(zhèn)化水平是一個有效捷徑。新生代農民工正處于滿足生存型向發(fā)展型的歷史轉型時期。本研究從個人意愿、政府意愿兩個層面四種類型,圍繞主觀認知、政府決策、社會管理三個維度,探討新生代農民工戶籍改革引發(fā)的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化,從農民身份轉變?yōu)槌鞘惺忻裆矸荩罱K實現公民權益保障。
通過新生代農民工身份轉型主觀意愿、政府決策兩套大樣本問卷調查,以浙江省杭州、寧波、溫州、嘉興四地為例,探析影響新生代農民工身份轉型的決策相關影響因素。運用卡方檢驗和回歸分析的方法探討影響新生代農民工主觀認知中身份定位和轉型意愿的主要因素,并通過建立數學模型,篩選、分析影響政府遴選新生代農民工的決策相關因素。
相關重要結論:
一、主觀認知方面
1、共同影響身份定位和轉型意愿的5個因素是社會地位、薪資水平、留城迫切度、土地留戀度、集體活動參與度。
2、影響身份定位的其他4個因素為:年齡、文化程度、不適應農村生活度、戶籍態(tài)度。
3、影響轉型意愿的其他3個因素:婚姻狀況、婚戀對象身份、婚戀對象所在地。
二、政府決策方面
1、正向影響政府決策8個因素: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有無子女、持續(xù)進城務工年限、當地有無房產、有無專業(yè)技術證書、城鎮(zhèn)人均建成區(qū)面積。
2、負向影響政府決策的4個因素:GDP增長率、地方財政支出、人口增長率、城市化率。
3、得出戶籍制度松緊程度最優(yōu)Logistic回歸度量公式,測算四地戶籍松緊程度從緊到松依次為杭州8.21%、寧波17.45%、溫州22.75%、嘉興24.78%。
此外,2份問卷均顯示:新生代農民工身份轉型意愿并非如此強烈,僅一半愿意轉型,相當一部分安于兩棲生活狀態(tài),既有城市人的生活品質,又有農村人的一畝三分地,他們傾向文化市民化,但不在意制度市民化。
第十二屆“挑戰(zhàn)杯”作品 三等獎
1、2011年5月獲省第十二屆“挑戰(zhàn)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
2、發(fā)表《新生代農民工身份“轉型”困境》2011年第22卷第01期《農村經濟與科技》。此文獲省社會心理學會優(yōu)秀論文獎。
3、《新生代農民工身份轉型決策相關影響因素》調研報告獲市社會勞動保障局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