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2014年省直大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通知要求,按照“為祖國勤學修德,以實踐明辨篤實”的活動主題,9月3日至9月8日,在機械工程學院組織開展的大學生暑期“三下鄉(xiāng)”活動中,學院6名大學生志愿者來到了汨羅市特殊教育學校,進行為期五天的暑期農(nóng)村殘疾、智障兒童慰問幫扶及調研活動。這次大學生“三下鄉(xiāng)”活動讓同學們用實際行動表達大家對殘障兒童的關愛,深入了解了特殊兒童群體的生存及教育狀態(tài),有利于讓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同時提供力所能及的幫扶幫助,發(fā)動同學們獻出愛心對殘疾兒童關愛呵護。
根據(jù)2014年省直大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通知要求,按照“為祖國勤學修德,以實踐明辨篤實”的活動主題,9月3日至9月8日,在機械工程學院組織開展的大學生暑期“三下鄉(xiāng)”活動中,學院6名大學生志愿者來到了汨羅市特殊教育學校,進行為期五天的暑期農(nóng)村殘疾、智障兒童慰問幫扶及調研活動。9月4日上午,汨羅市教育局副局長仇瑜、汨羅市特殊教育學校校長舒德輝、德育處主任袁志宏等相關領導參加了我們的座談會及調研,并對我校大學生志愿者三下鄉(xiāng)團隊的來訪表示熱烈歡迎,感謝我校對汨羅市特殊群體學生的關心關懷。大學生應該怎樣用實際行動服務于社會,服務于公益事業(yè)?雖然短短為期五天,但同學們對這個問題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的答卷。
一、調查報告概述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教育也隨之有了很大的發(fā)展。近些年,國家教育部頒布了許多關于教育的法令法規(guī),尤其是特殊兒童教育備受關注 。但是目前特殊兒童受教育的問題還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農(nóng)村地區(qū),他們不能接受正常教育機構的教育,而是通過在特殊教育中心接受教育,所以國家在特殊教育學校的建構,師資等方面并不是很完善,身邊仍然存在適齡殘障兒童未能接受正當教育,特殊兒童應該更加受到全社會的關注。為此,機械工程學院暑期三下鄉(xiāng)團隊走進汨羅市特殊教育學校,汨羅市特教創(chuàng)辦于1997年,是一所融品行教育、知識傳授、生存技能培養(yǎng)和語言康復于一體的九年寄宿學校,現(xiàn)有語訓部、聽障部、培智部9個班,學生134人;期望通過與特殊兒童溝通交流,互動,及其老師、家長的座談溝通,去了解目前這所學校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并在中秋節(jié)之際,送上我們的祝福和一些小禮物,進行了捐贈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達到了活動預期的目的,每一位同學都感受其中。
畫畫、吃飯、打籃球甚至語言交流,一般人看來再平常不過的基本技能對于汨羅市特殊教育學院有些孩子來說幾乎可以算得上是一種“奢侈”,哪怕是生活中非常簡單的事情,有些孩子也不會做?!耙驗閷W校生源基本是農(nóng)村特殊病癥患兒,有的剛送進學校的孩子前面幾周完全無法適應學校生活,呼喚其名字沒有任何反應,沒有語言模仿學習能力,連呀呀學語都不會,他們無法正常了解我們的世界,我們也很難進入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所以幾乎要付出超乎尋常的精力和耐心來進行一對一的教育,用真心來關懷學生,孩子們才會慢慢接受你。”在特校,同學們遇到了從事語訓工作任老師,她這樣對志愿者們說。因為教育的特殊性,孩子們是寄宿制學校,孩子們在校內(nèi)受著很嚴格的管理。孩子們的年齡,最小的4歲,最大的16歲,每個年齡段參差不齊。雖然他們有著先天的缺陷,可是他們對學習的認真與努力,不比任何一個正常孩子少,甚至更加努力,在聽障班,我們與孩子們互動做游戲,共同動手做一些手工制作,因為他們?nèi)敲@啞人,雖然戴了助聽器,但是語言交流仍然存在問題,所以與他們交流,我們只能靠寫,讓他們明白我們的意思?;顒悠陂g大學生志愿者們每天與學生在食堂進行就餐吃飯,并走進教室和孩子們做小游戲、講故事,為孩子們上課,含語訓、識字、體育、手工藝制作等課程,我們和孩子們一起折星星、輪船等,孩子們的動手能力一點都不差,他們個個心靈手巧。活動中我們向孩子們贈送了禮物,含各類文體用品,活動不但取得了預期的效果,也更加的讓我們明白;孩子們需要社會的溫暖,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關注與關心。
二、調查目的
教育在近幾年雖有很大的發(fā)展,但仍然避免不了有些問題。之所以實行此次活動,一方面,通過與孩子們的互動交流,來了解特殊兒童們的學習,生活情況,通過此能讓我們切身的了解兒童的身心發(fā)展并給與他們更多地關心與關注。再一方面,今后希望通過調查,真正明白孩子們需要什么,怎樣的教育教學方法適合殘疾兒童,此次活動,也讓同學們明確了未來的大學生活,要更加扎實的學習專業(yè)知識,能夠以后為社會,為孩子們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希望我們此次活動,能夠喚起身邊人,喚起社會,來更加的關注特殊兒童,關注他們的身心成長問題;家庭溫暖的失去,卻不能讓孩子們也失去社會溫暖,先天的缺陷是每個人都無法選擇的,每個孩子都是無辜的,他們需要每個人的關注,他們需要我們的關心,溫暖。
三、調查方法
1、調查方式:通過上網(wǎng)查一些相關資料,了解我國近幾年關于教育頒布的法規(guī)令,并結合周邊實際的教育情況,發(fā)現(xiàn)一些教育中仍然存在的問題,尤其是特殊兒童的教育問題備受關注。其次,通過實地調查,與學生老師的溝通交流,親身體會并且去關注特殊兒童的教育問題,另外通過給特殊兒童上課,同學們之間,相互交流感受,使此次活動真正能夠深入人心,能夠讓每一個人感同身受。
2、調查主題:“關愛特殊兒童,呵護別樣美麗”
3、調查結果:活動前期的準備充分,活動中與孩子們溝通交流,給孩子們上課,并一起做游戲,互動等都很好地與孩子們?nèi)诤系揭黄?。取得了活動預期的效果,讓我們對身邊特殊兒童的教育問題也有了深刻的了解。但是,也發(fā)現(xiàn)了不少問題,有待于將來去解決。
4、調查對象:汨羅市特殊教育學校的孩子們和老師們
四、調查分析
(一) 基本情況
這次調查主要是圍繞汨羅市特殊教育學校展開的,參與調查的人員為機械工程學院大學生三下鄉(xiāng)團隊,團隊分設五個組,含協(xié)調組、授課組、家訪組、機動組、后勤組。被調查的對象分別為特殊教育中心的老師、同學及家長。參與調查的人員共有11名,共發(fā)放100份調查問卷,有效問卷為100份,以下是對發(fā)放出的問卷調查的分析與總結。
從調查的問題來看,被調查的對象分為青少年、中年人和老年人,其中大部分人群對我國的殘疾人保障法知之甚少。問題還涉及到是否參與志愿者活動,以及如何看待身邊的殘疾、智障兒童,及特殊兒童的教育、目前教育體系是否符合社會發(fā)展要求等問題。從調查的問題可以反映出,我國公民在殘疾人保障法的普及上有所欠缺,沒有積極參與關注身邊的殘疾兒童,不能夠主動參與一些志愿者的活動。另外,他們對身邊的殘疾人的關注很少,尤其是殘疾兒童,但隨著公民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那些先天有障礙的孩子仍還是抱有同情心,比較少有歧視現(xiàn)象。在一方面,調查反映出社會對關注身邊殘疾人宣傳也不夠到位,保障殘疾人的公共設施也不夠完備等。
(二)存在問題
根據(jù)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的最新資料統(tǒng)計表明,我國18歲以下的聾啞青少年約有182萬人,我國每年有2000萬新生兒出生,約有3萬聽力損害的新生兒出現(xiàn),而自閉癥患兒數(shù)量在160萬以上,這是一組驚人的數(shù)字,更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群體,有的孩子由于不能及時得到教育,造成孩子情感、心理和社會交往能力的遲緩,完不成學業(yè),得不到一份滿意的工作,給家庭和社會造成了嚴重的負擔,使這一人群更加貧困,為了進一步了解我省部分農(nóng)村地區(qū)的特殊兒童成長情況,活動期間,我們進行了家訪,汨羅市教育局仇瑜副局長及學校領導、老師、家長在9月4日參加了我們的座談會并填報了調查問卷。
1、農(nóng)村鄉(xiāng)鎮(zhèn)特教事業(yè)師資力量不足。由于特教事業(yè)的特殊性,特殊學生的教育難度高于普通學生,學生成長及智力發(fā)育十分緩慢,有的孩子發(fā)一個音需要幾個月,半年才認識幾個字,縣市鄉(xiāng)鎮(zhèn)的教師工資并不高,如汨羅市特殊教育學校的普通教師每月僅1500元,全校教師僅36人,學生有134人,由于特殊學生教育的教學人員嚴重不足,另外提供給特校的學校事業(yè)編制也有限,由此帶來的工作壓力及工作動力導致特殊教育師資力量的不足,特別是年輕的特教專業(yè)教師少之又少,更無高水平、知識經(jīng)驗豐富的本科及研究生層次的特教教師。
2、農(nóng)村地區(qū)特教經(jīng)費投入不足。由于特校的辦學性質,殘障兒童免費入學,但學校的經(jīng)費及日常開支仍然需要社會及政府的更多投入,如聾啞學生雖然國家免費提供助聽器,但是助聽器價格十分昂貴,小孩一般多動,助聽器容易損壞,更換及投入所需辦理申購手續(xù)需要一定時間,農(nóng)村地區(qū)的特校辦學硬件設備需要大量資金。
3、進入普通學校進行融合教育存在難度。在一般的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yè)學校招收殘疾學生并沒有太大的積極性,由于從特校畢業(yè)的學生,要經(jīng)過一套體系進行評估是否能進入普通高中跟班學習,在特校學習期間,學生年齡層次不齊,智力發(fā)育及后天受教育程度不同,即使進入普通學校,但進行融合教育存在學生跟班不上,學生的溝通能力不強,容易內(nèi)心感覺到受歧視的異樣眼光,學生的成長艱難而又顯得堅強。
4、保護性就業(yè)機會少。由于精神、智力和重度殘疾人因勞動就業(yè)能力不足,無法進入競爭性就業(yè)市場,社會上具有就業(yè)、培訓、康復、照料、文體活動、社會參與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殘障人士保護性就業(yè)企業(yè)組織少之又少,雖然部分在特校學完能正常畢業(yè)進入社會的聾啞人士,也一般從事機電、機器及汽車維修、按摩的較多,就業(yè)崗位的設置也是偏重于體力勞動型,因此也不可避免出現(xiàn)黑磚窯、黑煤窯等地方收納殘疾人。
5、特殊學生課本教材教具開發(fā)不足。目前汨羅市特殊教育學校所用的教學課本仍然是90年代開發(fā)老教材,至今未能進行更新,國家對于特校的課題教研課改等投入未能及時跟進,在教具方面,由于經(jīng)費不足,投入及開發(fā)也未能更新,跟不上學生實際教育所需,另外價格昂貴的康復醫(yī)療設備也是引進使用難以逾越的門檻。
6、重度智障患兒學校無力承擔其教育。在農(nóng)村,由于特殊教育學校師資、教學投入、學校規(guī)模、經(jīng)費等限制,對于重度智障高齡(即14歲以上的學齡青少年)基本生活無法自理的學生,學校是無力承擔此類學生的教育生活的,由于在農(nóng)村智障家庭中,兒童初期所花的醫(yī)療時間及費用支出較大,十分缺乏教育,孩子卻在一天天長大,對此類兒童群,學校無力進行培養(yǎng)接收,我們在調查期間,就遇到了一位家長送智障孩子來就讀,學校無法接收進行教育的情況,該名學生重度智障,且行為較為異常,生活完全無法自理,學校出于各方面考慮最終未能接收該名學生,家長含淚遺憾將孩子帶回家中,今后的孩子的教育及甚至就業(yè)再無處可去。
7、農(nóng)村重度患兒家庭難以承受醫(yī)療費用支出。雖然國家對于重度智障、孤獨癥患兒有醫(yī)療補助,但家長治療心切,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普通孩子一樣健康成長,因此往往是寧可砸鍋賣鐵,也要將小孩治療好,但此類孩子治療效果不明顯,智力發(fā)育緩慢,所以就造成了因病致貧的殘疾人家庭,生活十分窘迫,無力承擔照料,甚至有遺棄現(xiàn)象發(fā)生,在汨羅市特殊教育學校就有8個是被父母遺棄,由政府安排收留至特校進行教育的孩子。
8、特殊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十分緩慢,從國家頒布的《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以下簡稱《計劃》)要求“經(jīng)過三年努力。初步建立布局合理、學段銜接、普職融通、醫(yī)教結合的特殊教育體系”,明確提出“積極開展非義務教育階段的特殊教育”,但到農(nóng)村地區(qū)的具體實施過程,仍然很漫長,投入并非能立竿見影,不過仍然值得特校人的非常期待,通過全社會的努力,逐步從以往的慈善型、福利型轉變?yōu)楸U闲?、權益型,擴大非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辦學規(guī)模,這也是適應我國特殊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構建起殘疾人終身教育體系應是最終目標。
9、失學兒童問題突出。由于農(nóng)村地區(qū)的聾啞兒童,父母雙方或一方不在身邊,他們既是留守兒童也是殘障兒童的雙重身份,有些未能及時送入特殊教育學校就讀,對殘障兒童學習方面的幫助和監(jiān)督有些力不從心,有些殘疾兒童由于長期缺乏教育監(jiān)督,開始行為出現(xiàn)偏差,各種超越道德、規(guī)則的行為開始在孩子身上出現(xiàn)。加上監(jiān)護人本身對孩子親情缺失狀況的同情,及對殘障兒童的關懷顯疲憊,使孩子在偏離健康發(fā)展軌道的方向上越走越遠,在極少部分留守殘障兒童身上體現(xiàn)普遍。
10、社會對殘疾兒童的關注度甚低。有小部分人盡管知道身邊有殘疾兒童,但是他們也并沒有給與他們更多的關愛,甚至有時候抱著冷漠,譏諷的態(tài)度。大家對身邊,對社會的殘疾兒童關注度非常低,甚至覺得他們殘疾,關自己什么事,這都體現(xiàn)了社會對殘疾兒童的關注度不夠。
11、農(nóng)村生育知識的普及任重道遠。雖然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實施較好,但優(yōu)生優(yōu)育仍然需要進一步推廣,但在農(nóng)村地區(qū)的生育干預及醫(yī)療保健知識普及力度不夠,人們意識不強,另外受環(huán)境影響、先天遺傳、后天性問題造成了智殘、智障等殘疾兒童近年來比例有所增高,很多育齡青年還是有僥幸心理,不參加婚檢,也不做孕前檢查,就開始準備迎接新的生命到來。大多數(shù)人自我安慰:“不會那么倒霉,這樣的事情不會降臨到我的頭上”,即使有前車之鑒,也毫不在乎。
12、國家政策的實施,仍不能全面保障殘疾兒童。迄今為止,雖然國家出臺了相關政策,條例,來保障殘疾人的生活。但是,一方面法規(guī)的實施力度、宣傳普及力度不夠大,另一方面,條例法規(guī)本身存在這許多不足,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去更新增加相關條款。
愛應該是公平的,特殊的孩子更需要關注,要全面保障殘疾人就學教育及勞動權利,保證他們?nèi)嫫降鹊膮⑴c社會生活,回歸社會,實現(xiàn)自身權利和價值,提高殘疾人社會地位,改善殘疾家庭生活狀況,使他們擺脫貧困,走向富裕,從單純依靠國家、社會、親屬的救濟、供養(yǎng)變?yōu)樽允称淞Φ膭趧诱?,這一條道路仍然十分的漫長而艱辛。這次大學生“三下鄉(xiāng)”活動讓同學們用實際行動表達大家對殘障兒童的關愛,深入了解了特殊兒童群體的生存及教育狀態(tài),有利于讓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同時提供力所能及的幫扶幫助,發(fā)動同學們獻出愛心對殘疾兒童關愛呵護,同學們表示,今后將再接再厲,友愛互助,后續(xù)開展更好的志愿者服務。
作品榮獲湖南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第一屆大學生“挑戰(zhàn)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