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臨床流行病學思路,采用巢式病例對照方法,證實血清乙酰肝素酶水平與肝細胞肝癌臨床病理特性呈顯著相關,與腫瘤乙酰肝素酶的表達呈正相關,高乙酰肝素酶患者的微血管侵襲率明顯高于低乙酰肝素酶,還證明了高乙酰肝素酶患者的術后無復發(fā)時間、復發(fā)率和1.5年無病生存率等均明顯劣于低乙酰肝素酶患者。得出了血清乙酰肝素酶被證實是肝細胞肝癌的獨立預測因子的結論,為肝細胞肝癌的靶向治療藥物的研發(fā)提供新的參考。
肝細胞肝癌是全球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高復發(fā)率和高轉移率是其預后差的最主要原因。目前,有大量文獻表明,腫瘤患者的血清乙酰肝素酶水平和腫瘤乙酰肝素酶表達有密切相關,但其中的明確機制以及乙酰肝素酶與疾病預后的關系仍不十分清楚。
本課題組在對肝細胞肝癌患者的臨床信息和實驗室檢查的資料收集的基礎上,利用臨床流行病學的設計思路,采用巢式病例對照研究的方法,從臨床病理學參數(shù)、實驗室檢測指標、病理學染色等多個方面對血清乙酰肝素酶與肝細胞肝癌的預后的關系進行了詳細的論證說明。在肝細胞肝癌組和健康對照組的基線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在不同臨床特征組間進行Mann- Whitney檢驗,證實了血清乙酰肝素酶水平與肝細胞肝癌重要的臨床病理特性呈顯著相關,包括腫瘤的大小,TNM分期,纖維囊的存在,門靜脈侵襲等。采用Spearman相關性檢驗,證實了血清乙酰肝素酶的水平與腫瘤乙酰肝素酶的表達呈正相關。再者,我們把血清乙酰肝素酶水平高于91.4 U/mL,稱為高乙酰肝素酶的患者,相反則低乙酰肝素酶的患者;采用了χ2檢驗,證實了高乙酰肝素酶的患者的微血管侵襲率明顯高于低乙酰肝素酶患者。通過繪制累積無病生存曲線進一步說明,在高乙酰肝素酶患者中,術后無復發(fā)時間、復發(fā)率和1.5年無病生存率等指標均明顯劣于低乙酰肝素酶患者。
經(jīng)科學的隨訪和統(tǒng)計學分析,血清乙酰肝素酶被證實是肝細胞肝癌的獨立預測因子,為肝細胞肝癌的靶向治療藥物的研發(fā)提供新的參考。
第十二屆“挑戰(zhàn)杯”作品 三等獎
1.本作品主要內容以共同第一作者發(fā)表在2010年的美國臨床病理協(xié)會重要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Pathology第134卷中以論著形式刊登,該期刊為英文SCI收錄期刊,其2009年的影響因子為2.473。
2.本作品部分內容以共同第一作者發(fā)表在2010年美國外科醫(yī)師協(xié)會重要期刊world journal of surgery第34卷上,該雜志為英文SCI收錄期刊,2009年影響因子為2.696。
3、2011年2月獲得第十二屆我?!疤魬?zhàn)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
4、2011年6月獲得第十二屆“挑戰(zhàn)杯”重慶市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
5、獲得重慶市普通高校2008-2009學年度“科學技術創(chuàng)新先進個人”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