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項目名稱:
- 烏梅噴霧劑緩解胃腸道術后口干癥的實驗及臨床應用研究
- 小類:
- 生命科學
- 大類:
- 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
- 簡介:
- 通過實驗研究和臨床觀察,作為一種新型制劑,烏梅噴霧劑能通過促進唾液分泌,有效緩解胃腸道術后患者口干、口渴不適癥狀,且安全、經(jīng)濟。此外采用噴霧劑的方式緩解口干癥,相比傳統(tǒng)方法(用白開水漱口、頻繁地使用棉球擦拭潤唇等)更簡便易行,方便操作,病人更易接受,大大減少護理人員護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 詳細介紹:
- 臨床上,胃腸道手術病人需在麻醉前使用抗膽堿藥物如阿托品以減少呼吸道腺體的分泌,防止分泌物阻塞呼吸道而引起的窒息或吸入性肺炎。但是,使用抗膽堿藥物如阿托品已知存在較多不良反應,最常見的就是引起術后患者口干、口渴等癥狀。同時由于胃腸手術的特殊性,從手術前到手術后常需禁飲、禁食12—48小時不等。在此期間,患者不得不忍受口干舌燥帶來的不適,嚴重者可致唇舌皸裂、急性口腔炎并常導致患者情緒煩躁,極不利于病情的康復。緩解胃腸道術后患者口干癥,目前臨床上仍然使用傳統(tǒng)的方法如讓患者含漱涼開水或用棉簽蘸白開水給患者頻繁濕潤嘴唇等,這些方法因不能對抗阿托品阻斷M膽堿受體,因而不能激活唾液腺的分泌功能,只能暫時滋潤口腔黏膜,而且需要專人在床旁頻繁護理,使護理工作量增加。也有文獻報道,讓患者含服維生素C片來緩解胃腸道術后口干癥,雖然此法不需要特殊設備和專人在床旁護理,但含服維生素C片一方面不能夠及時緩解病人口干癥狀,另一方面此藥物可促進小腸的蠕動,這對胃腸道手術患者的愈合極為不利。鑒于此,要更好地緩解胃腸道術后口干癥,理論上可以從減輕或消除阿托品引起患者口干口渴的副作用或激活(加強)唾液腺的分泌功能這兩方面而達到效果。 實驗研究結果顯示使用烏梅噴霧劑前后的唾液分泌量有顯著的差異(P<O.05);臨床應用研究和反饋問卷調(diào)查結果顯示使用烏梅噴霧劑能有效緩解胃腸道術后患者術后出現(xiàn)的口干口渴癥狀(P<O.O1)。這說明烏梅噴霧劑有減輕或消除阿托品引起患者口干口渴的副作用或有激活(加強)唾液腺的分泌功能。烏梅噴霧劑緩解胃腸道術后口干癥的可能機理是:中醫(yī)認為,烏梅(即酸梅)具有生津止渴、除煩安神,治陰虛口渴的作用。此外,現(xiàn)代研究表明烏梅含有枸椽酸、蘋果酸、琥珀酸、酒石酸和齊墩果酸等,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口腔某些有害細菌的生長,起輔助作用。甘草具有益氣補中,緩急止痛,治療脾氣虛弱等功效,且能清熱、抗炎,現(xiàn)代還用以治療咽炎、消化性潰瘍等。二者合用,不僅可以清熱、抗炎和養(yǎng)陰安神,減輕病人術后的煩躁情緒,更重要的是能生津止渴,濕潤嘴舌,能有效緩解病人術后常出現(xiàn)的口干癥。同時烏梅噴霧劑主要作用于口腔黏膜,不易經(jīng)過胃腸道,可有效避免因胃腸道的蠕動對創(chuàng)口愈合帶來的不利影響。 作為一種新型制劑,烏梅噴霧劑能通過促進唾液分泌,有效緩解胃腸道術后患者口干、口渴不適癥狀,且安全、經(jīng)濟。此外采用噴霧劑的方式緩解口干癥,相比傳統(tǒng)方法(用白開水漱口、頻繁地使用棉球擦拭潤唇等)更簡便易行,方便操作,病人更易接受,大大減少護理人員護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作品專業(yè)信息
撰寫目的和基本思路
- 目的:研制一種新型的噴霧劑,通過實驗研究和臨床觀察分析討論噴霧劑作用的可能機理及臨床效果,為探索緩解胃腸道術后患者口干、口渴不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減少護理人員護理患者的工作量?;舅悸罚簩嶒炑芯坎捎梅治鎏炱椒Q重的方式對20名健康人使用烏梅噴霧劑前后唾液的分泌量進行對比,臨床應用研究采用病例對照分析和問卷調(diào)查對32例胃腸道術后患者使用不同干預方法后口干程度和有效率進行比較。
科學性、先進性及獨特之處
- (1)通過實驗研究初步探討了烏梅生津作用的可能機理。 (2)觀察以烏梅為主要原料,輔以甘草等中藥研制烏梅噴霧劑緩解胃腸道術后口干癥狀的臨床效果。 (3)采用噴霧劑的方式緩解胃腸道術后口干癥,比傳統(tǒng)方法簡便易行,大大減少護理人員及家屬的護理工作量。 (4)烏梅噴霧劑作為一種純中藥制劑,不僅有效緩解胃腸道術后口干癥,同時也可有效避免如引起胃腸道蠕動等不良反應,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推廣價值。
應用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 通過了解烏梅噴霧劑緩解胃腸道術后口干癥的臨床效果及初步探討其作用的可能機理,為探索緩解胃腸道術后患者口干、口渴不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為一種新型制劑,烏梅噴霧劑能通過促進唾液分泌,有效緩解胃腸道術后患者口干、口渴不適癥狀,且安全、經(jīng)濟。此外采用噴霧劑的方式緩解口干癥,相比傳統(tǒng)方法更簡便易行,方便操作,病人更易接受,大大減少護理人員護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學術論文摘要
- 目的 研制一種新型的噴霧劑,通過實驗研究和臨床觀察分析討論噴霧劑作用的可能機理及臨床效果,為探索緩解胃腸道術后患者口干、口渴不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減少護理人員護理患者的工作量。 方法 實驗研究采用分析天平稱重的方式對20名健康人使用烏梅噴霧劑前后唾液的分泌量進行對比,臨床應用研究采用病例對照分析和問卷調(diào)查對32例胃腸道術后患者使用不同干預方法后口干程度和有效率進行比較。 結果 實驗研究表明使用烏梅噴霧劑與白開水濕潤口腔唾液分泌量有顯著的差異(P<0.05);臨床應用研究表明使用烏梅噴霧劑對緩解術后口干癥有非常顯著的效果(P<0.01)。結論 烏梅噴霧劑不僅能通過促進唾液分泌,有效緩解胃腸道術后患者口干、口渴不適癥狀,而且能大大減少護理人員工作量。
獲獎情況
- (1)于2010年5月在廣州中醫(yī)藥大學成功申請校級課題立項,獲得1000元資金資助; (2)于2010年7月在廣東省大學生創(chuàng)新實驗項目中立項(省級課題),獲得5000元資金資助; (3)論文于2011年4月被國家級核心期刊《護理研究》錄用
鑒定結果
- 學院同意結題
參考文獻
- (1)實驗研究采用墊棉法收集唾液 (2)用分析天平對收集的唾液進行稱重,減少誤差 (3)論文將收錄于期刊網(wǎng)
同類課題研究水平概述
- 近年來胃腸道疾病較高的發(fā)病率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據(jù)國外學者報告,在人群中大約有10%的人患有胃潰瘍;歐美文獻報告的患病率并不相同,高者13.5%,低者也有5.9%;澳大利亞15歲以上人群中調(diào)查顯示,十二指腸的發(fā)病率為3.8%、胃潰瘍?yōu)?.7%;而在我國人群中的發(fā)病率沒有確切的調(diào)查資料,但是卻也有資料表明,胃腸道疾病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胃腸道患者如果病情嚴重則需采用手術治療方法,胃腸道手術病人因手術前或手術時進行全身麻醉,需在麻醉前使用抗膽堿藥物如阿托品等以減少呼吸道腺體的分泌,防止分泌物阻塞呼吸道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1、胃腸道手術麻醉前使用阿托品給患者術后帶來了許多不良影響: 阿托品在減少呼吸道分泌物、防止吸入性肺炎以及提高麻醉安全性的同時,帶來了較多的副作用,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患者口干口渴癥狀。阿托品因能通過阻斷M膽堿受體抑制腺體分泌,其中以唾液腺最敏感,當唾液腺功能抵制時,則唾液分泌量減少引起口干癥。這種術后口干癥將隨著阿托品的代謝而消失,雖然是短時和可逆的,但給患者帶來的不適乃至對疾病康復的影響不容忽視。此外,由于胃腸手術的特殊性,從手術前到手術后常需禁食、禁飲12—24小時不等,在此期間,患者只能忍受口干舌燥,嚴重者可致唇舌皸裂,急性口腔炎并常導致患者情緒煩躁,對病情的康復將導致不利的影響。 2、腺體的分泌機制 腺體分泌的機制,近年來由于電子顯微鏡超速離心、核素、組織化學等新方法的廣泛應用,已對腺體分泌的機制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整個分泌過程乃是腺細胞主動活動的結果,因此需要消耗能量、營養(yǎng)物質(zhì)和氧,其分泌過程的能量主要來自三磷酸腺苷(ATP)。消化液中的無機物如鹽酸和碳酸氫鹽的生成,目前認為也需要某些酶的存在,如喂動物以一種碳酸抵制劑—乙酸唑胺時,鹽酸和碳酸氫鹽的生成便被抵制。一些試驗表明,消化腺分泌的水分和無機物以及酶這兩類分泌物,是在不同的細胞內(nèi)生成的,而且可為不同的刺激分別引起它們的釋放。有資料記載,口渴嚴重時若病情允許可采用含冰塊、嚼口香糖等方法刺激唾液分泌而止渴。 3、目前,臨床上緩解胃腸道術后口干癥的傳統(tǒng)方法包括以下幾種: (1)幫助患者以冷水或檸檬水漱口,清潔口腔; (2)協(xié)助患者含漱咽頭深部,還可用濕棉球拭口腔及牙齒; (3)以濕紗布濕潤患者口腭,舌,口腔黏膜; (4)讓患者含嚼口香糖,可促進唾液分泌,濕潤并清潔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