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項目名稱:
- 大黃蟅蟲丸對肝纖維化模型大鼠細胞因子表達的影響及作用機制探討
- 小類:
- 生命科學
- 大類:
- 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
- 簡介:
- 觀察大黃蟅蟲丸對肝纖維化大鼠模型肝纖維化程度的影響;分析大黃蟅蟲丸對肝纖維化血清指標的影響;檢測大黃蟅蟲丸對對肝纖維化大鼠細胞因子GM-CSF、IL-13、IL-18、IFN-γ和瘦素表達的影響;研究大黃蟅蟲丸對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和核因子-κB通路的影響,探討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及NF-κB調節(jié)細胞因子表達的可能機制。
- 詳細介紹:
- 檢測大黃蟅蟲丸對肝纖維化模型大鼠血清細胞因子表達的影響,探討其抗肝纖維化的作用機制。 應用蛋白質液相芯片技術檢測大鼠血清細胞因子粒-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干擾素-γ(IFN-γ)、白介素-13(IL-13)、白介素-18(IL-18)和瘦素(Leptin)水平。大黃蟅蟲丸能降低GM-CSF、IL-13、IL-18和Leptin的表達(P<0.05),增加IFN-γ表達水平(P<0.05)。結論 大黃蟅蟲丸能夠通過抑制四氯化碳引起的肝組織炎癥損傷、抑制肝星狀細胞(HSC)活化、抑制庫普弗細胞(KC)激活、降低Leptin水平等途徑達到降低炎癥損害、抑制肝臟成纖維細胞增殖、抑制膠原沉積等療效,減輕肝纖維化的形成。
作品專業(yè)信息
撰寫目的和基本思路
- 觀察大黃蟅蟲丸對肝纖維化大鼠模型肝纖維化程度的影響;分析大黃蟅蟲丸對肝纖維化血清指標的影響;檢測大黃蟅蟲丸對對肝纖維化大鼠細胞因子GM-CSF、IL-13、IL-18、IFN-γ和瘦素表達的影響;研究大黃蟅蟲丸對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和核因子-κB通路的影響,探討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及NF-κB調節(jié)細胞因子表達的可能機制。
科學性、先進性及獨特之處
- 大黃蟅蟲丸對實驗性肝纖維化有效并顯著改善血清纖維化指標,但大黃蟅蟲丸防治HF的作用機理我們知之甚少,大大限制了其臨床應用及其國際化推廣的可能性,深入闡述其分子作用機理,明確其作用靶點是本項目的特色與創(chuàng)新之處。
應用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 肝纖維化是一主動進展與動態(tài)變化的復雜病理過程,涉及多個環(huán)節(jié)與因素,治療策略上應顧及肝纖維化發(fā)生和發(fā)展的各個方面。目前,尚無治療HF的特效藥,因此,充分利用中西醫(yī)結合的優(yōu)勢,研發(fā)療效可靠、作用靶點清楚、作用機理明確的中藥是當務之急。
學術論文摘要
- 摘要:目的 檢測大黃蟅蟲丸對肝纖維化模型大鼠血清細胞因子表達的影響,探討其抗肝纖維化的作用機制。方法 應用蛋白質液相芯片技術檢測大鼠血清細胞因子粒-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干擾素-γ(IFN-γ)、白介素-13(IL-13)、白介素-18(IL-18)和瘦素(Leptin)水平。結果 大黃蟅蟲丸能降低GM-CSF、IL-13、IL-18和Leptin的表達(P<0.05),增加IFN-γ表達水平(P<0.05)。結論 大黃蟅蟲丸能夠通過抑制四氯化碳引起的肝組織炎癥損傷、抑制肝星狀細胞(HSC)活化、抑制庫普弗細胞(KC)激活、降低Leptin水平等途徑達到降低炎癥損害、抑制肝臟成纖維細胞增殖、抑制膠原沉積等療效,減輕肝纖維化的形成。 關鍵詞:大黃蟅蟲丸 肝纖維化 細胞因子 蛋白質液相芯片 四氯化碳
獲獎情況
- 無
鑒定結果
- 無
參考文獻
- 1. Bartley PB, Ramm GA, Jones MK, et al. A contributory role for activated hepatic stellate cells in the dynamics of Schistosoma japonicum egg-induced fibrosis[J]. Int J Parasitol, 2006, 36(9):993-1001. 2.Hong Bing Cai,Xue Gang Sun,Zhi Feng Liu, et al. Effects of Dahuangzhechong Pills on cytokines and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ctivation in rats with hepatic fibrosis[J].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10,132(1):157-164. 3.Wang YL ,Zhao YY, Chen ZQ , et al . Effect of Shenluotong on secretion of ECM and expression of TGF-β1 in rats mesangial cells of rats[J ] . Zhongguo Zhong Yao Za Zhi ,2005 ,30(3) :201-203. 4. Wynn TA.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fibrosis [J]. JPathol, 2008; 214(2): 199-210. 5. Reyes MR,Lazalde B,Posadas del Rio FA,et al.Identification of leptin gene expression in sinusoidal endothelial rat liver cells [ J ].Endothelium,2008 May-Jun;15(3):121-5.
同類課題研究水平概述
- 目前國內外關于肝纖維化相關細胞因子的研究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肝纖維化(hepatic fibrosis, HF)是多種致病因素作用于肝細胞引起肝細胞變性壞死后的共同病理基礎, 是肝臟纖維組織過度沉積的過程, 表現(xiàn)為細胞外基質(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的合成大于降解。肝纖維化形成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肝星狀細胞(hepatic stellate cell, HSC)的活化及其向肌成纖維樣細胞(myofibroblastic - like cell, MFLC) 和成纖維細胞(fibroblastic cell, FC)的轉化, 導致大量細胞外基質的合成;另一方面細胞外基質的降解減少加速了肝纖維化的形成。 肝纖維化是肝硬化形成的早期階段和必經(jīng)階段,也是唯一在一定情況下可被逆轉的階段。如若病因持續(xù)存在,肝纖維化逐漸加重,肝小葉及血管等逐漸被改建,肝臟的正常結構遭到破壞,中心靜脈區(qū)和匯管區(qū)出現(xiàn)間隔、假小葉形成,即發(fā)展為不可逆轉的肝硬化。在肝纖維化形成的過程中,細胞因子起了關鍵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