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項目名稱:
- 女性視角下的人文關懷——解析許鞍華電影中女性形象塑造
- 小類:
- 哲學
- 簡介:
- 優(yōu)秀的電影始終在光影閃爍中打動人心,許鞍華的電影便是如此。其影片風格細膩冷靜,以女性命運為主線的影片敘事風格,善于把握女性生活狀態(tài)和悲劇命運,寫實的呈現(xiàn)出社會變遷過程中的女性命運,深刻的關注著女性群體的生命狀態(tài)。本文聚焦于其電影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及藝術意蘊。感謝許鞍華導演,是她打動人心的創(chuàng)作讓我有了深入研究其電影的欲望。其沉靜內斂投注于銀幕上的鮮活女性形象,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員,就在我們身邊。
- 詳細介紹:
- 我愛電影,我愛許鞍華導演的作品。她鏡頭中的女人,不是阿娥,不是沈曼貞,不是彩薇,而是我的母親,我的祖母,我的姐姐。光影中閃動的是我們似水的流年;呈現(xiàn)的,是我們切切實實的生活;留下的,是我們意味深長的思索。于是,我開始瘋狂的迷戀,收集各種關于許鞍華導演的作品和研究文獻,開始觀摩和閱讀。忽然想寫點兒什么,就有了這篇文章,以表述,以記錄。 本文第一章“女性視角下的人文關懷:許鞍華電影創(chuàng)作”,對許鞍華導演的電影創(chuàng)作進行總結梳理,力圖探尋其創(chuàng)作的基本規(guī)律;第二章“深入靈魂的刻畫:許鞍華電影中女性形象”,緊緊圍繞許鞍華電影中蘊含的文化內涵,闡述其電影中女性形象的的類型化及所體現(xiàn)的美學理念;第三章“矛盾中的尋找與認同:性別的歸屬”,以法國女權主義運動領軍人物西蒙娜·德·波伏娃基于社會文化層面提出的性別研究重要理論為依據(jù),分析了社會變遷的時代語境下,許鞍華電影中性別的尋找與認同;第四章“時代脈搏的影像表達:許鞍華電影中女性形象變遷”,通過綜合分析可見,許鞍華作品中以女性為敘事中心,關注時代語境下普通女性的生活境況及心理問題,時代變遷中的女性意識不斷增強,本章將分析其中時代語境對女性的影響;本文結論部分,總結論述了許鞍華透過作品中女性形象塑造滲透出的女性意識。 許鞍華的電影,平淡中見悠遠,沉靜里含深意,調子總有些灰暗徐緩,卻是將熄未熄的一爐碳,略略閃耀動人的火花。在這些充滿人文關懷的電影中,敘事節(jié)奏從容不迫,構圖、布光及音樂都具有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韻味,人物刻畫細致生動,電影語言表達含蓄,內涵上又充滿了對社會民生和弱勢群體的人文關懷,充分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的中國藝術精神。
作品專業(yè)信息
撰寫目的和基本思路
- 許鞍華以其女性的獨特視角關注著過往的歷史、人間的飄泊、個人與城市的變遷,用冷靜的現(xiàn)實主義電影美學風格塑造了眾多生活于社會底層個性、年齡、文化背景等各不相同的女性形象。其電影以女性作為主要表現(xiàn)對象,關注女性生存狀態(tài)與悲劇命運,透露出許鞍華對女性的關懷與憐惜之情,對女性命運的冷靜思考。
科學性、先進性及獨特之處
- 1.科學性:本文論述點是:許鞍華電影中的女性形象塑造與社會發(fā)展的關系。理論連接點是文藝審美體驗、拉康鏡像理論、穆爾維女性影視理論等。2.先進性:舒琪、福將等學者對許鞍華電影的批評固守于文藝美學領域,缺乏對其電影中社會發(fā)展分析。本文以女性形象塑造為切入點,結合社會學、影視學、文藝美學三門學科理論進行系統(tǒng)分析和闡釋。3.獨特之處:從社會學和文藝美學、影視學角度探究其作品中女性形象塑造及其藝術意蘊。
應用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 (1)作品的實際應用價值:女性主義電影研究將著眼點于現(xiàn)實的社會焦點上,能夠很好的反映和幫助解決日益突出的女性社會問題。研究許鞍華女性主義電影中的女性形象塑造,有助于加深對中國女性主義電影創(chuàng)作的認識。(2)現(xiàn)實指導意義:盡管中國電影創(chuàng)作蓬勃發(fā)展,但是缺乏女性題材電影特別是探討底層女性生存狀態(tài)的電影。研究許鞍華導演的女性電影,有助于深化女性電影創(chuàng)作,從理論上著手,探尋其創(chuàng)作規(guī)律,從而指導女性電影創(chuàng)作。
作品摘要
- 對過去歷史的執(zhí)迷、對飄泊人間的關懷憐惜、對個人與城市變遷的重視,這正是香港女性電影導演許鞍華作品中傳達出來的獨特韻味。本文以《今夜星光燦爛》、《半生緣》、《女人四十》、《男人四十》為研究對象,橫向解構分析許鞍華電影中女性形象塑造,縱向結構研究許鞍華電影中滲透的以家庭結構、兩性角色分工和社會分工模式為內容的當代女性主義思想變化。
獲獎情況及評定結果
- 本文于2010年12月獲得信陽師范學院第八屆“挑戰(zhàn)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
參考文獻
- 一、期刊文獻 [1]于中蓮.香港新浪潮電影重要代表——許鞍華[J].當代電影,1997(3). [2]梅峰.理想的詩情與現(xiàn)實處境——許鞍華20世紀90年代電影創(chuàng)作軌跡[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 1997(1). [3] 文匯報.如何繁榮女性創(chuàng)作[J].文匯報,1989. 二、專著文獻 [4]石琪.香港電影新浪潮[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5]卓伯棠.香港新浪潮電影[M],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3. [6] 弗里丹·貝蒂,程錫麟.朱徽.王曉路譯.女性的奧秘[M].廣州:廣東經(jīng)濟出版社,2005. [7]魯迅.南腔北調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 [8]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98. [9]勞拉·穆爾維.視覺快感和敘事電影[M].北京:三聯(lián)出版社,2006. 三、電子文獻 [10]V周刊.許鞍華:悲苦的愛情故事更吸引人.資料來源:
調查方式
- 1.文獻資料閱讀研究法 2.影片觀摩分析研究法
同類課題研究水平概述
- 前人對于許鞍華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個層面的探討:一是時期研究,把許鞍華導演的作品分為兩個時期進行研究;二是美學風格研究,許鞍華的作品多以現(xiàn)實主義美學風格為創(chuàng)作導向;三是創(chuàng)作特色研究,主要有悲劇特色研究和身份認同研究。 1、對許鞍華作品時期研究,是學者將許鞍華的創(chuàng)作經(jīng)歷進行梳理后分析得出的重要成果。第一時期為許鞍華創(chuàng)作初期作品的研究(1979——1984年)。這一時期的許鞍華作品研究存在兩種視角:一是將許鞍華初期創(chuàng)作的電影作品與其之前的電視創(chuàng)作進行對比研究,分析認為許鞍華早期電視作品的風格走向影響了其初期電影的結構、風格、主題等;二是從其創(chuàng)作初期的影片本身出發(fā)來探討許鞍華的創(chuàng)作理念及其影片風格。第二個時期是許鞍華電影創(chuàng)作的成熟期(1994——至今)。這一時期的許鞍華作品日趨成熟。與前一時期的研究不同,這一時期的研究以總結為主,研究角度以藝術學和美學為方向。以舒琪、李棹桃為代表的香港影評界學者站在現(xiàn)實主義批評的角度,探討許鞍華作品的風格與變化。而福將為代表的學者受當時西方女性主義文化理論的影響,從女性主義批評的角度分析許鞍華影片文本,并稱其影片為“女性書寫”。 2、美學風格研究。以舒琪為代表的多數(shù)學者認為現(xiàn)實主義是許鞍華導演的美學風格。其關注的女性現(xiàn)實題材本身是文本的現(xiàn)實,而拍攝和表現(xiàn)形式也采用了寫實拍攝手法。許鞍華的影片風格細膩冷靜,以女性命運為主線的影片敘事風格充滿女性人文色彩,善于把握女性生活狀態(tài)和悲劇命運,深刻的關注著女性群體的生命狀態(tài)。 3、創(chuàng)作特色研究。這一角度的研究基于美學和社會學的理論基礎。主要有許鞍華電影的悲劇特色研究,許鞍華電影中人物角色的身份認同研究。許鞍華電影中的人物命運多以悲劇結尾,這種悲劇不僅是人物性格的悲劇,更是基于命運的悲劇。其影片中的人物均架構在大的時代背景中,無論是《女人四十》中的阿娥還是《半生緣》中的曼楨曼璐,其命運緊緊和時代語境下的社會相結合,正是這些人物的性格因素架構在父權制度下,造成了這些女性的生存困境和情感困惑。香港文化的多元化體現(xiàn)在不同文化的矛盾和沖突上也存在于同一家庭里的文化觀念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