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項目名稱:
- 宗教信仰變遷與農村政治文化建設的調查與思考
- 小類:
- 社會
- 簡介:
- 本文立足于杭州市蕭山新盛村宗教信仰的實地調研,探究如何貫徹落實我國的宗教信仰政策、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以及提高村民政治素養(yǎng)、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浙江省“文化強省”戰(zhàn)略的實施。
- 詳細介紹:
- 本文共分四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從新農村建設、農村政治文化建設與農村宗教信仰三方面具體闡述了選題的背景與意義;第二部分,從政治文化建設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性、農村宗教興起的原因及存在的問題、農村宗教存在的利弊分析與政治文化建設與宗教管理的取向四個方面進一步深入探討和分析了宗教信仰與農村政治文化建設的關系;第三個部分,以此次調研的杭州蕭山X村進行了實證個案分析也詳細介紹了調研活動的方式與內容;第四個部分,在調研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對農村宗教信仰與政治文化建設的情況提出了加強農村政治文化建設的基本途徑。
作品專業(yè)信息
撰寫目的和基本思路
-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得到了飛躍發(fā)展。我國農村也面臨著從傳統(tǒng)意義上的農村向城效化發(fā)展,在農村信仰領域還有著諸多值得關注的問題,成為制約和妨礙新農村政治文化建設健康順利推進的重要因素。此次我們研究的主要內容是轉型時期,經濟發(fā)展與鄉(xiāng)村宗教信仰的關系、分析轉型村莊宗教信仰與政治文化建設現狀的調查與分析、鄉(xiāng)村宗教信仰變遷的主要原因以及對農村政治文化建設的影響和宗教信仰型村莊政治文化建設基本路徑的探討。
科學性、先進性及獨特之處
- 項目選題有新意,從鄉(xiāng)村宗教信仰變遷的視角來探討農村政治文化建設,對新時期貫徹落實我國的宗教信仰政策、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以及提高村民政治素養(yǎng)、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浙江省“文化強省”戰(zhàn)略的實施都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應用價值和現實意義
- 近年來,我國農村宗教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我們要充分發(fā)揮宗教服務社會的功能,為建設新農村做服務。推進農村改革發(fā)展,開創(chuàng)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局面,是一個長期的艱難過程,當前特別要加大農村政治文化建設,對于提升農民的政治素養(yǎng)、培育現代農村政治人、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fā)展以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都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作品摘要
- 社會調查報告共分四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從新農村建設、農村政治文化建設與農村宗教信仰三方面具體闡述了選題的背景與意義;第二部分,從政治文化建設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性、農村宗教興起的原因及存在的問題、農村宗教存在的利弊分析與政治文化建設與宗教管理的取向四個方面進一步深入探討和分析了宗教信仰與農村政治文化建設的關系;第三個部分,以此次調研的杭州蕭山X村進行了實證個案分析也詳細介紹了調研活動的方式與內容;第四個部分,在調研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對農村宗教信仰與政治文化建設的情況提出了加強農村政治文化建設的基本途徑。
獲獎情況及評定結果
- 《宗教信仰的變遷與農村政治文化建設的調查與思考》于2010年12月獲得浙江金融職業(yè)學院第四屆“挑戰(zhàn)杯”社會調研類一等獎
參考文獻
- ①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06-10-19. ②斐迪南?滕尼斯.共同體與社會[M]. 林榮遠譯.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 ③陳友義.加強農村政治文化建設培育現代農村政治人[N].汕頭日報2009-04-27. ④葉小文.“以人為本”深入宗教 [J].中國宗教, 2008,(3). ⑤張志剛.宗教研究指要[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⑥劉志軍.鄉(xiāng)村都市化與宗教信仰變遷[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版. ⑦高長江.論現代化運動中宗教文化的價值[J].世界宗教研究, 1998,(2). ⑧唐清云,余國瑞.我國近十余年農民政治參與研究述評 [J].理論與改革,2003(4).
調查方式
- 走訪、問卷、現場采訪 、個別交談 、親臨實踐 圖片、照片、統(tǒng)計報表 、集體組織開展實踐活動
同類課題研究水平概述
- 就研究現狀而言,理論界、學術界已有相關著作和論文相繼出版和發(fā)表,張彤磊的《新農村文化建設與農村宗教關系論》、陳立偉的《新農村建設與農村信仰問題研究》和李海軍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加強對農村宗教活動的引導》等著作和論文對鄉(xiāng)村宗教信仰與農村政治文化兩者的關系進行了探討和研究,但研究多以理論研究為主,實證性研究存有不足。本項目力圖通過對典型村莊的實證調查,對轉型時期的鄉(xiāng)村宗教信仰變遷情況進行實證分析,在此基礎上,運用文化互動論,對新時期農村政治文化建設路徑進行嘗試性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