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項目名稱:
- 藏藥多刺綠絨蒿的化學成分研究
- 小類:
- 生命科學
- 大類:
- 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
- 簡介:
- 藏藥多刺綠絨蒿集中分布于中國喜馬拉雅山區(qū)的高寒地帶。由于其分布地域的特殊性,與生活在中國青藏高原的藏族同胞有著更為密切的聯(lián)系,尤其在歷史悠久的藏醫(yī)藥實踐中被作為具有多種療效的傳統(tǒng)民族藥物,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本屬植物含多種生物堿,是防治心血管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疾病及抗病毒、抗癌等很有希望前景的新藥源。本屬植物還含有多種黃酮,有抗炎、抗病毒、利膽、強心、鎮(zhèn)靜、鎮(zhèn)痛、抗氧化、抗衰老、免疫調節(jié)和抗腫瘤等作用。 藏藥多刺綠絨蒿的化學成分的研究國內外尚屬空白。該項目從藏藥多刺綠絨蒿全草中以正、反相柱色譜及制備型HPLC相結合的手段分離、制備出單一的生物堿及其它非生物堿成分;采用正、反相(ODS)色譜,葡聚糖凝膠(Sephadex LH-20)色譜等分離手段對多刺綠絨蒿的生物堿和非生物堿部分進行分離純化;運用UV、1H-NMR、13C-NMR等手段,對各種成分進行結構鑒定;結果從多刺綠絨蒿中共分離得到6個化合物,包括1個生物堿,4個黃酮類化合物和1個β-谷甾醇 。其中化合物1 為未見文獻報道的新化合物,其余5個化合物均為首次從該植物中分離得到。 總之,利用西部地區(qū)藏醫(yī)藥用植物資源優(yōu)勢,應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對藏藥多刺綠絨蒿植物化學成分的研究填補了國內外在該種植物化學研究方面的空白,開拓了我們對這種藥用植物的理論認識,為藥材的質量標準建立提供了理論依據(jù),豐富了藏藥化學成分的基礎數(shù)據(jù)庫。新的活性成分的分離鑒定不但為新藥的研究開發(fā)提供了物質基礎,還為進一步進行藥材的質量控制,藥理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對研創(chuàng)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天然藥物具有重要的意義。
- 詳細介紹:
- 藏醫(yī)藥學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數(shù)千年的發(fā)展歷史,它在總結民間醫(yī)療經驗的基礎上吸收了中醫(yī)藥、印度醫(yī)學和阿拉伯醫(yī)學的精華,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獨特理論體系和民族特色的醫(yī)學體系。而青藏高原因具有高寒缺氧,日照時間長,紫外線豐富,空氣清澈,晝夜溫差大和地形地貌復雜等特點,使得當?shù)氐乃幱弥参锊粌H抗寒、抗旱、光合作用充分、藥用有效成分積累高、生物活性強,而且藥效純正、療效顯著。 罌粟科綠絨蒿屬植物全世界有49種,我國有38種,集中分布于青藏高原地區(qū),僅青藏高原就產32種,其中7個為特有種。多刺綠絨蒿(Meconopsis horridula Hook.f.et Thoms.) 屬于“刺兒恩類”,其生理代謝過程有別于低海拔生長環(huán)境中的植物,具有巨大的新的生理活性物質資源開發(fā)潛能。雖然在藏民族地區(qū)廣為應用,但是由于目前國內外還沒有相關的化學成分的基礎研究,不能建立科學可行的藥材質量標準,無法有效控制藥材質量,嚴重影響這些藥材的臨床療效和安全使用,也限制了它們的深度研發(fā)和推向市場。本屬植物含多種生物堿,是防治心血管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疾病及抗病毒、抗癌等很有希望的新藥源。本屬植物還含有多種黃酮,有抗炎、抗病毒、利膽、強心、鎮(zhèn)靜和鎮(zhèn)痛,抗氧化、抗衰老、免疫調節(jié)和抗腫瘤等作用。 藏藥多刺綠絨蒿的化學成分的研究國內外尚屬空白。為了闡明多刺綠絨蒿的主要化學成分,該項目從藏藥多刺綠絨蒿全草中以正、反相柱色譜及制備型HPLC相結合的手段分離、制備出單一的生物堿及其它非生物堿成分;采用正、反相(ODS)色譜,葡聚糖凝膠(Sephadex LH-20)色譜等分離手段對多刺綠絨蒿的生物堿和非生物堿部分進行分離純化;運用UV、1H-NMR、13C-NMR等手段,對各種成分進行結構鑒定;結果從多刺綠絨蒿藥材的乙醇提取物中分離得到6個化合物,分別鑒定為:(+)-Des-N-methylcryprochine(1),4', 5, 7-三羥基-3', 5'-二甲氧基黃酮(2)、木犀草素(3)、芹菜素(4)、大風子素(5)和β-谷甾醇(6),其中化合物1為新化合物,其余5個化合物均是首次從該植物中分離得到。(+)-Des-N-methylcryprochine (1)該新化合物的藥理作用正在研究中。4', 5, 7-三羥基-3', 5'-二甲氧基黃酮(tricin)(2)具有抗氧化,抗炎,抑制環(huán)氧化酶活性及干擾癌變的藥理作用。木犀草素(luteolin)(3)具有抗菌,抗癌,擴張心血管,解痙,抑酶,抗氧化劑,利尿利膽,鎮(zhèn)咳和祛痰的藥理作用。其中鎮(zhèn)咳作用與它抑制咳嗽中樞有關;祛痰作用與它促進呼吸道腺體分泌和使痰液中酸性粘多糖溶解有關。此外,木犀草素還有抗炎癥,抗過敏和免疫增強的藥理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綠膿桿菌尚有抑菌的藥理作用。一般多用于慢性支氣管炎和其他呼吸道疾病的痰多咳嗽者。芹菜素 Apigenin (4)具有抑制致癌物質的致癌活性,抗炎,抗病毒微生物和清除自由基等功能,同時也是信號通路中幾種蛋白激酶的抑制劑。作為治療HIV和其它病毒感染的抗病毒藥物, 具體表現(xiàn)在抗腫瘤, 抗炎癥, 降血壓, 抗動脈硬化和血栓癥, 抗焦慮, 抗菌抗病毒以及抗氧化作用等方面。與其他黃酮類物質(槲皮素、山奈黃酮)相比具有低毒、無誘變性等特點。大風子素 (hydnocarpin)(5)具有抗發(fā)炎和抗腫瘤活性的藥理作用。β-谷甾醇(tosterol) (6)具有止咳、抗炎、抗癌的藥理活性,臨床用作抗高血脂藥有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作用,用于Ⅱ型高脂血癥及預防動脈粥樣硬化。 上述主要成分的藥理活性印證了該植物在接骨,活血化淤,清熱解毒,止痛等方面的功效。該項目闡明了該藥材的主要活性物質基礎,為進一步進行藥理研究和質量控制提供了理論依據(jù),豐富了藏藥有效化學成分的基礎數(shù)據(jù)庫,并為建立其質量分析方法提供標準品等。上述工作不僅在理論上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從應用的角度說,對于促進藏藥的現(xiàn)代化,合理開發(fā)這一藥用植物資源,提高西部地區(qū)經濟和社會效益都有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作品專業(yè)信息
撰寫目的和基本思路
- 目的:系統(tǒng)闡明該植物的主要有效成分,一方面為藏藥多刺綠絨蒿作為新藥研究與開發(fā)提供物質基礎,另一方面也為藥材的質量控制提供依據(jù)。 基本思路:利用正相和反相硅膠柱、Sephendex LH-20和ODS等現(xiàn)代分離技術從藏藥多刺綠絨蒿全草中提取分離各種活性成分,應用UV、1H-NMR、13C-NMR以及2D-NMR等現(xiàn)代波譜學和儀器分析手段鑒定成分結構,闡明該藥用植物中的主要有效成分。
科學性、先進性及獨特之處
- 利用現(xiàn)代分離技術從多刺綠絨蒿中得到6個活性成分,具有嚴密的科學依據(jù);對該植物化學成分的研究填補了國內在該種植物化學研究方面的空白;主要活性成分的分離鑒定為新藥的研究開發(fā)提供了物質基礎,豐富了藏藥化學成分的基礎數(shù)據(jù)庫。 由于多刺綠絨蒿分布地域的特殊性,與生活在中國青藏高原的藏族同胞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尤其在歷史悠久的藏醫(yī)藥實踐中被作為具有多種療效的傳統(tǒng)民族藥物,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應用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 通過對多刺綠絨蒿化學成分的研究,分離得到了6個主要活性成分,闡明了該藥材的主要活性物質基礎,并為建立其質量分析方法提供標準品等。上述工作不僅在理論上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從應用的角度說,對于合理開發(fā)和保護多刺綠絨蒿這一青藏高原的藥用植物資源,利用其開發(fā)新的抗癌藥物有重要意義。
學術論文摘要
- 目的:研究藏藥多刺綠絨蒿中的化學成分。 方法:采用硅膠柱層析和凝膠柱層析對多刺綠絨蒿Meconopsis horridula Hook.f.et Thoms.中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進行分離純化并鑒定結構。 結果:從該植物中分離得到5個化合物,分別為4', 5, 7-三羥基-3', 5'-二甲氧基黃酮(1)、木犀草素(2)、芹菜素(3)、大風子素(4)和β-谷甾醇(5)。 結論 這5個化合物均為首次從該植物中分得,通過波譜學數(shù)據(jù)和與已知化合物數(shù)據(jù)作較,鑒定了其結構。
獲獎情況
- 2009年6月獲第十屆“挑戰(zhàn)杯”四川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 該論文已經被中文核心期刊《華西藥學雜志》錄用,已排版。 新化合物1的相關研究成果正準備發(fā)表于《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鑒定結果
參考文獻
- [1] Wu Tian-Shung, Lin Fu-Wen, Alkaloids of the Wood of Cryptocaryachinensis, J. Nat. Prod, 2001, 64: 1404-1407. [2] Giulianna S. R., Cesare C. .13C Magnetic Resonance Studies of Reduced Proaporphine Alkaloids. Org. Magn. Reson., 1977, 9 (1): 8-12. [3] Lee S. S., Chen C. H..Additional alkaloids from cryptocarya chinensis,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1993, 56 (2): 227-232. [4] 龔運淮,丁立生,天然產物核磁共振13C-NMR碳譜分析,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733 [5] 周惠燕,李士敏. 竹葉化學成分研究. 中國藥學雜志, 2006,41 (9):662-663 [6] 徐燕,梁敬鈺. 苦苣菜的化學成分. 中國藥科大學學報2005,36 (5): 411?413 [7] 鄧玉林,徐志慧,楊賓,劉洋,戴榮繼,禹玉洪. 山楂根的化學成分分離和結構鑒定. 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6,26 (5): 464-467 [8] 于德泉編著,分析化學手冊,核磁共振波譜分析. 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1; 835 [9] Cai, Hong; Al-Fayez, Mohammad; Tunstall, Richard G.; et al. Molecular Cancer rapeutics. 2005, 4 (9): 1287-1292 [10] 蔣惠娣, 汝海龍, 王霄霞, 夏強, 屠潔. 木犀草素對大鼠主動脈的舒張作用及相關機制研究[J].中國藥學雜志2005, 40(6):427-430
同類課題研究水平概述
- 綠絨蒿屬植物在藏民族地區(qū)廣為應用,但是對其化學成分、資源及開發(fā)的有關內容國內僅見關于紅花綠絨蒿,全緣綠絨蒿和五脈綠絨蒿的報道,其他綠絨蒿的化學成分,資源及開發(fā)等有關內容未見報道。藏藥材多刺綠絨蒿為罌粟科綠絨蒿屬植物多刺綠絨蒿Meconopsis horridula Hook.f.et Thoms.的全草,藏藥名稱為刺兒恩,又稱為險峰生達爾亞干。該藥材收載于《藏藥標準》(標準編號:WS3-BC-0039-95),具有接骨、清熱和止痛等功效,用于治療骨折、胸背疼痛等癥。多刺綠絨蒿為藏醫(yī)習用品,在藏民族地區(qū)廣為應用。藏醫(yī)羅桑旦增報道多刺綠絨蒿作為君藥配伍三七等外敷治療痛風性關節(jié)炎有很確切的療效。多刺綠絨蒿生長環(huán)境惡劣, 海拔高, 往往生于山頂無草的巖石縫中,因而采集極為困難,國內外對其化學成分的研究仍為空白,未見文獻報道該植物中的化學成分研究。 作者采用國內外通用的現(xiàn)代分離手段,以正相、反相硅膠及Sephadex LH-20為填料進行化合物的分離純化,以化學特征反應、現(xiàn)代波譜學手段(電噴霧軟電離質譜、紅外光譜、核磁共振氫譜和碳譜)鑒定化合物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