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項目名稱:
- 我國農村土地流轉中農民權益保護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基于成渝試驗區(qū)的分析
- 小類:
- 社會
- 簡介:
- 本調研組對土地流轉具有代表性的重慶、成都進行了實地調研:了解當?shù)氐耐恋亓鬓D情況以及在土地流轉過程中保護農民權益的具體做法;挖掘土地流轉中農民權益保護存在的問題;結合調研提出我國當前農村土地流轉中農民權益保護的一些建議。
- 詳細介紹:
- 在新農村建設、城鎮(zhèn)化發(fā)展背景下,各地相繼進行土地流轉,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但是,由于農村缺乏集體土地的市場流轉機制,土地流轉價格低,相關配套措施不到位等各種原因,近年來因土地流轉引發(fā)的群體性事件不斷增加,影響了農村社會的穩(wěn)定。 課題組實地調研了土地流轉試驗區(qū)重慶、成都。調查表明,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之下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農村經濟與鄉(xiāng)村面貌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同時諸多問題也暴露出來。近年來因農村土地流轉產生了系列問題如流轉農地時出現(xiàn)的強轉、低價流轉;農民基本生存和發(fā)展需求無法兌現(xiàn);相關法律法規(guī)、權益表達機制不健全;農民主體地位難以體現(xiàn);基層信息不透明,政策執(zhí)行不力;農村集體土地流轉缺乏有效調節(jié);相關配套設施不到位等損害失地農民權益的情況。 在利益的誘導下出現(xiàn)的是土地流轉對抗性沖突的發(fā)生,農民權益的受損,在這些困局之中只有通過探索從多渠道解決爭端的路徑,最終構建出一個融合利益協(xié)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調節(jié)機制、權益保障機制在內的科學有效的沖突調適機制,才能化解農村土地流轉對抗性沖突。 造成這些現(xiàn)象的原因盡管有體制方面的,有歷史遺留方面的,但很大程度上與中國農村土地流轉的法律不健全有關。綜合土地流轉中農民權益保護問題我們應從建立健全我國農村土地流轉中農民權益保護機制,地方政府要加強對土地接包方接包資格的審查,形成土地接包資格審查、準入和退出機制;建立全國統(tǒng)一和區(qū)域協(xié)調推進的土地流轉市場,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分配機制和土地收益分配比例逐年上升機制;利益協(xié)調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失地農民權益保護,實現(xiàn)農民增收;培育多種有效農村土地流轉形式,試行并逐步推廣農村土地信托流轉;完善我國農村土地流轉中農民權益保護相關配套政策制度;將失地農民權益保護納入專門法規(guī)保護范疇,建議先行制定《失地農民權益保障法》。
作品專業(yè)信息
撰寫目的和基本思路
- 撰寫目的:本作品欲求通過實地調研的分析,深挖當前我國土地流轉過程中農民權益保護出現(xiàn)的問題,進而探尋建立未來土地流轉中農民權益保障機制。 基本思路:本作品通過走訪調研提煉出重慶、成都兩地在土地流轉中農民權益保護方面的具體做法,同時挖掘農村土地流轉中農民權益保護存在的問題,為當前我國農村土地流轉中農民權益保護提出對策建議,以期促進農村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
科學性、先進性及獨特之處
- 由于農村土地流轉中農民權益未能得到全面保護影響了農村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亟待完善有關制度、措施。本課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選定的,具有先進性。 課題組實地調研了土地流轉示范地區(qū)成都和重慶,參考有關文獻資料,整合分析掌握的文件和采訪記錄,站在實證角度,通過研究比較重慶、成都兩個案例的具體做法,提煉出土地流轉中侵犯農民權益的具體表現(xiàn),并提出我們關于保護土地流轉中農民權益的建設性的觀點。
應用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 作品對現(xiàn)階段我國農村土地流轉中存在的農民權益保護問題進行了較為全面和系統(tǒng)的分析,提出了一些較有參考價值的結論和對策,研究成果能夠為政府制定和完善農村土地流轉中農民權益保護政策提供參考,一些數(shù)據(jù)分析結論和對策建議可以為有關部門和后繼研究者提供思路。
作品摘要
- 隨著我國工業(yè)化和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城鄉(xiāng)發(fā)展的失衡問題日益突出,而如何在城鎮(zhèn)化發(fā)展的過程中保護好失地農民的權益問題成為當下統(tǒng)籌我國城鄉(xiāng)發(fā)展亟待解決的問題。課題組深入四川、重慶兩省市三地調查發(fā)現(xiàn),在土地流轉的過程中存在著土地流轉價格較低,政策執(zhí)行扭曲,政府、開發(fā)商與失地農民利益分配非均衡,配套措施落實不到位等現(xiàn)象,且這些現(xiàn)象的存在極易成為農民群體性事件突發(fā)的導火索,不利于維護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 因此,本課題研究后認為,應在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前提下改革和完善農村土地產權制度,創(chuàng)新農村土地流轉方式、完善農村土地流轉的綜合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工作機制及監(jiān)督機制,同時,出臺保護失地農民權益的相關法律,并在醫(yī)療、就業(yè)、子女教育等領域輔以有關配套政策,最終將其納入共享國家經濟發(fā)展、合理均衡利益分配的良性社會發(fā)展軌道。
獲獎情況及評定結果
- 1.第十一屆“挑戰(zhàn)杯”四川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 2.“挑戰(zhàn)杯”2010年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校級二等獎
參考文獻
- 1. 重慶市農業(yè)委員會文件《重慶市萬州區(qū)10年第3季度耕地流轉情況分析》 2.《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土地流轉促進規(guī)模經營發(fā)展的意見(試行)》 3. 雙流縣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2006—2020) 4. 都江堰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2006—2020) 5. 都江堰市三木藥材產業(yè)合作社文件「2007」09號 6.廣西學習成都的《統(tǒng)籌推進土地向規(guī)模經營集中》工作會議 2010.8.24 7.郭曉鳴,蔣永穆,龍波.土地規(guī)模經營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來自成都市的實證研究[J].農村經濟,2007(1). 8.李 躍.新農村建設中的土地流轉問題分析[J].農業(yè)經濟問題,2010(4). 9.吳玉蘭.關于失地農民的住房問題[J].中國城市經濟,2005(2). 10.劉恩民.失地農民子女教育問題探析[J].教育與職業(yè),2007(8). 11.陳錫文.中國『三農』問題 理論、實證與對策:當前我國農村改革與發(fā)展中面臨若干矛盾與問題[Z].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 12.夏珺,梁小琴.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生動實踐——成都統(tǒng)籌城鄉(xiāng)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調研與思考[N].中國國土資源報,2011-03-02.
調查方式
- 1.問卷法:設計針對土地轉出農民的問卷。 2.半結構訪談:用談話方式與被訪談者就農村土地流轉中農民權益保護進行交流。 3.觀察法:課題組成員深入農村,了解當?shù)赝恋亓鬓D工作情況。
同類課題研究水平概述
- 一、 國外研究: 在國外土地經濟學和法學的研究中,很少使用土地流轉這個詞。在土地流轉的領域中,較多的集中于土地交易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只要產權關系清晰,土地就可以買賣、租賃、抵押等。馬克思、恩格斯是較早對土地及土地流轉問題進行系統(tǒng)研究的經濟學家。馬克思認為,土地流轉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結果,所流轉的是經濟價值,土地權利流轉是整個經濟流轉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現(xiàn)代研究土地使用權流轉的學者,往往首先關注研究土地產權問題,認為土地產權的不確定性和外部性將會導致資源退化。很多國外學者對我國農村土地流轉問題的研究在內容上集中在土地使用制度方面,在方法上運用實地調查方法。美國學者羅伊?普羅斯特曼通過認真研究,認為我國的土地使用權權屬不充分,權能不明確,這導致土地使用權流轉無法在更大范圍內進行。對于土地流轉帶來的效益方面,國外學者對我國建國初期和改革開放之后的農地流轉市場進行比較,指出當前農地流轉是農戶為使生活狀況變得更好的結果,流轉不僅有助于規(guī)模經營,而且能夠解放農村過剩勞動力,促進農地流轉需要加強制度建設、信貸支持和完善流轉中介。在土地流轉的影響因素方面,有學者將我國非農勞動力市場與農村土地租賃市場結合分析,指出農村土地租賃市場主要受家庭特征、非農就業(yè)、制度和村莊特征影響。很多研究者將研究視角固定在土地上,采用的純經濟的方法,沒有很好的考慮到土地流轉之中每個個人具體利益的保護。 二、 國內研究現(xiàn)狀: 國內學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關于農村土地流轉的內涵。2、關于土地流轉機制的選擇。3、關于土地流轉的模式。4、關于農村土地產權制度。5、關于農村土地流轉的程序等。近年來由于人地矛盾激烈,土地集中加速,出現(xiàn)了很多因為征地而引發(fā)的社會沖突和惡劣的群體事件,因此很多學者站在農民的立場上,開始關注在征地過程中農民的權益維護。 通過對關于農村土地流轉研究的相關文獻研究,我們可以看到,國內外學者對我國農村土地流轉問題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些很有意義的成果。但是仍存在一些問題:國外的研究不能從中國的歷史背景和當今中國特殊的經濟制度角度出發(fā),具有局限性;而國內的研究尚缺如何建立起一個合理有效的流轉機制及相應配套措施的研究。在農民權益保護的研究還停留在宏觀層面上,在微觀的具體操作上還有待完善。這為我們以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