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項目名稱:
- 中國外語學習者第二外語學習過程中的第一外語學習遷移研究--以英語對法語學習的影響為例
- 小類:
- 教育
- 簡介:
- 中國外語學習的熱潮日漸升溫,除了傳統(tǒng)的英語學習之外,法語等小語種的學習也日益普遍,尤其是在高校,英語專業(yè)的學生除了學習專業(yè)語言以外,還需要學習一門第二外語。那么,以英語作為第一外語的學習者在學習第二外語,特別是法語的過程中,英語對法語學習的正遷移和負遷移是如何體現(xiàn)的呢?如果能清楚認識到這些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在實際學習中,學習者就能注意發(fā)揮英語學習的正遷移,克服其對法語學習負遷移作用,勢必事半功倍。
- 詳細介紹:
- 1、由于大多數中國外語學習者的第一外語是英語,在學習第二外語法語的過程中,學習者學習了英語與法語的語音、詞匯及語法等方面后,對兩者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有了一定的認識,但仍會潛移默化地受英語學習的影響,特別是在法語學習初期,這種遷移表現(xiàn)更強烈,本項目的調查對象為英語為第一外語的法語初學者,保證了被調查對象的可參與性。 2、通過調查問卷、查閱資料、訪問專家及普通學習者等方式收集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并最終得出結論,保證其可操作性及研究成果的科學性。 3、運用實證、量化研究方法,對理論結果進行分析,保證研究結果的準確性。 4、通過導師的指導對英法語的差異進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歸納,并通過走訪,總結同學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以此為基礎確定研究范圍,保證研究內容的實用性。
作品專業(yè)信息
撰寫目的和基本思路
- 本研究通過探討英、法語學習過程在語音、詞匯和語法方面的異同之處,明確英語學習對法語學習在以上三方面的正遷移和負遷移的作用,指導外語學習者更高效地學習。首先,針對英語學習對法語學習在語音、詞匯和語法方面的影響進行理論探討。然后,通過問卷調查法、實地觀察法、訪談調查法、文獻調查法等,進行實證、量化分析研究,驗證理論。最后,分析調查結果。
科學性、先進性及獨特之處
- 本項目通過調查研究英語學習對法語學習的正遷移和負遷移現(xiàn)象來探討中國外語學習者第一外語對第二外語學習的影響。本項目旨在指導中國外語學習者的第二外語學習,倡導在學習和教學過程中運用英、法語言對比學習法來從事相關外語學習和教學活動。采用實證、量化的研究方法,以具體數據為支撐,清晰再現(xiàn)了遷移現(xiàn)象的原始模型,使調查結果更具科學性和真實性。本項目的研究課題為當今學術界中,學者較少關注,并且亟需注意的領域。
應用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 本課題分析語音、詞匯和語法方面英語和法語的異、同點,克服以往論文只從理論方面進行抽象指導的缺點。根據問卷結果,總結并分析英語和法語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較易出現(xiàn)的錯誤。同時指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法,為學習者提供了有價值的指導,能夠達到舉一反三的的效果。細化了在各個方面的分析,指出了在英、法語語音、詞匯、語法的異同,系統(tǒng)且清晰地對比了英、法語在使用過程中易出現(xiàn)混淆的地方。
作品摘要
- 該論文共有六部分組成,包括第一,摘要與關鍵詞;第二,語言遷移理論,其中包括Odlin語言遷移理論的介紹、英法對比學習的重要性的研究;第三,英語語音學習對法語語音學習的遷移,包括語音和語調的研究,對比英、法元音和輔音音素;第四,英語詞匯學習對法語詞匯學習的遷移,主要說明了英、法語在三類詞(同形或近形同義詞、異形同義詞和同形異義詞)的差別。根據分析問卷數據,總結在英、法語詞匯對比學習時需注意的問題,為學習者提供有效的學習方法;第四,英語語法學習對法語語法學習的影響,分析了在詞法和句法兩方面的主要差異,詞法方面主要從動詞的時態(tài)、冠詞、形容詞、副詞、介詞、人稱代詞等方面入手,句法方面?zhèn)戎胤治稣Z式;第五,得出結論,以有力指導學習和教學工作;第六,列出參考文獻;第七,附錄。
獲獎情況及評定結果
- 無
參考文獻
- [1]馮鴻燕 李娟.英語正遷移在法語句法學習中的妙用[J].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學報,2009,23(4):77-78 [2]ODLIN T.語言遷移:語言學習的語際影響[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3.33 [3]百度百科.[EB OL]. [4]黃菊.淺談法語教學中的法英雙語比較[J].知識經濟,2010,1:160-161 [5]毛意忠.法語現(xiàn)代語法[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2,6 [6]張道真.實用英語語法[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377 [7]吳賢良 王美華.公共法語[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3
調查方式
- 實地走訪,發(fā)放調查問卷,現(xiàn)場采訪調查對象進行個別交談,親臨實踐,參閱書報刊物,匯總統(tǒng)計報表,以表格和照片的實行展現(xiàn)調查結果。
同類課題研究水平概述
- 對相關文獻進行閱讀分析后發(fā)現(xiàn),中國學習者第一外語對第二外語學習的影響已經引起國內外專家學者的注意,但是在此領域的研究者往往只是將兩種語言進行同級比較,這兩種語言的復雜交織也限制了研究的寬度和廣度,一般的學術論文也很難用較短的篇幅覆蓋所有相似性和不同點,這就阻礙論文在實用性作用方面的發(fā)揮。研究的課題多集中在英語和法語語言文化的影響、動詞時態(tài)、冠詞、借詞等方面,不夠全面也不甚系統(tǒng)。這些理論層面的知識對指導學習和教學的作用甚微,甚至不能為學生在實際的學習提供相關指導作用,還未真正為克服兩種語言的易混性提供建議和方案。 對于詞匯方面,已有的論文側重于詞形和義素兩方面,對于學習實踐來說過于抽象和理論化,而缺少對英、法語詞匯中,同形或近形同義詞、異形同義詞和同形異義詞三大類詞匯對法語詞匯學習的遷移的研究。語法方面,以往研究大多集中于時態(tài)方面的羅列比較而忽略了具體用法比較,讓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不知如何運用,沒有涉及具體時態(tài)的用法,例如,法語直陳式現(xiàn)在時與英語中的一般現(xiàn)在時或現(xiàn)在進行時在用法和形式往往極容易混淆,相關論文均沒有涉及。我們僅認為以往的專家學者側重于從理論高度進行宏觀分析,很難解決初學者在具體學習實踐中的困惑。對于同類問題的學術論文研究,缺乏具體的調查數據予以佐證,而相關的調研類文章缺乏系統(tǒng)的理論闡述。本課題揚長避短,兼顧了學術論文的嚴謹性,同時運用具體的調查數據,使結果更具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