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項目名稱:
- 新生代農民工生存狀況研究
- 小類:
- 社會
- 簡介:
- 80年代后出生的新生代農民工已經開始并且將在未來長時間內擔當中國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與上代農民工相比,新生代農民工在自身素質、價值觀念、行為選擇、未來憧憬上有著自身的明顯特征,所以應以全新的視野審視這一群體。 本文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角度,以問卷調查為主要研究方法,綜合論述新生代農民工的生存和生活現狀,提出合理建議供政府有關部門借鑒,且使用人單位從需求層次基點出發(fā),更好地應用激勵的方法和舉措。
- 詳細介紹:
- 本文通過對新生代農民工生存狀況的研究,更加全面深入準確地把握農民工這個特殊群體的內部結構和分化,了解新生代農民工所特有的特點,掌握新生代農民工在角色認知和角色實踐中的實際狀況,并提出可供政府部門和有關部門借鑒的建議與舉措。 具體內容: 首先,介紹新生代農民工的基本狀況,如性別、年齡、家庭收入等。這一部分是客觀存在,對于接下來幾部分分析具有基礎作用。主體部分主要運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對問卷進行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的劃分并進行分析。最后,在結語部分,對新生代農民工特點進行總結與概括,并對政府部門和有關組織如何有針對性地幫助新生代農民工解決面臨的障礙和困難,既促進城市社會的有效整合,又促進一代新生力量的健康成長,推動整個社會的和諧發(fā)展,提出建設性建議。
作品專業(yè)信息
撰寫目的和基本思路
- 本課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是通過調查了解新生代農民工的基本狀況,重點分析農民進城后推動其發(fā)展的各種需求,對滿足其需求的途徑和措施進行綜合性探究。l、深化對新生代農民工群體的認識,深入研究新生代農民工在城市中的和諧發(fā)展問題。2、正確分析新生代農民工的發(fā)展需求,以便更好的滿足其各方需求。 本文通過對新生代農民工的問卷和走訪調查,并對調查結果以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為基礎進行分析,進而得出結論。
科學性、先進性及獨特之處
- 本課題選用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參與式訪談法等科學的研究方法。 問卷分為四個部分:個人基本情況、務工基本情況、基本生活狀況和個人意愿,問題設置循序漸進,此舉的目的是方便被調查者填寫問卷,更易于理解問卷結構與目的,在本論文第四部分的數據分析中將把問卷的四個部分打亂,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應用價值和現實意義
- 本文通過對新生代農民工生存狀況的研究,更加全面深入準確地把握農民工這個特殊群體的內部結構和分化,了解新生代農民工所特有的特點,掌握新生代農民工在角色認知和角色實踐中的實際狀況,并提出可供政府部門和有關部門借鑒的建議與舉措。
作品摘要
-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09年,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3億人,外出農民工數量為1.5億人。他們?yōu)槲覈墓I(yè)化、城市化和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隨著時間的流逝,農民工更新換代,老一代農民工逐漸回歸故鄉(xiāng),80年代后出生的新生代農民工悄然登場,已經開始并且將在未來相當長時間內擔當中國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加大統籌城鄉(xiāng)發(fā)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yè)農村發(fā)展基礎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著力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與上代農民工相比,新生代農民工不論在自身素質、價值觀念還是在行為選擇、未來憧憬上都有著自身的明顯特征,所以應當以全新的視野去審視這一群體。 本文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角度,以問卷調查為主要研究方法,綜合論述新生代農民工的生存和生活狀況,并提出合理建議供政府部門和有關部門借鑒,且使企業(yè)等用人單位從需求層次理論的基點出發(fā),以更好地應用激勵的方法和舉措。
獲獎情況及評定結果
- 無
參考文獻
-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賈俊玲,勞動法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3、周三多,管理學原理與方法[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4、李敏,近年來中國新生代農民工問題研究[J], 北京農業(yè)職業(yè)學院學報,2010,第24卷 第1期 5、朱力,中國民工潮[M],福建:福建按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三頁。 6、國務院關于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國發(fā)[2006]5 號
調查方式
- 走訪、問卷、現場采訪、個別交談 、統計報表 、集體組織。
同類課題研究水平概述
- 改革開放以來,對迅速崛起的新型勞動大軍農民工的研究與“三農問題”的研究一樣,曾經長期處于“問題研究”的層面。以2004年東南沿海地區(qū)初現“民工荒”為轉折點,國內關于農民工問題的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由原來的“問題研究”、“道義關懷”逐步轉向對農民工的“身份確認”、“平等權利”和“制度保障”等方面的研究。 在學術界,對于新生代農民工,有的學者關注新生代農民工的生存權和身份認同問題(王春光,2001;于揚,2005;錢正武,2006;陳占江、李長健,2006),有一部分學者關注青年農民工的外出動因及外出的影響因素分析(王春光,2003;張葉云,2006)。有學者對農民工的代際差異進行比較分析,突顯了不同代際農民工在年齡、初次流動年代、婚姻狀況和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異(王東、秦偉,2002),這些研究為進行新老生代農民工的比較研究提供了分析的視角與思路。 研究新生代農民工這個特殊群體目前并沒有專門的理論基礎與公認的研究方法。以往多注重研究和闡述農民工及民工潮的起因、狀況和社會經濟影響的宏觀方面原因,多從城鄉(xiāng)二元體制、戶籍制度及社會遷移等宏大的角度出發(fā),最近幾年的研究開始從中觀和微觀的層面來分析出現的新問題。以往的研究對于新生代農民工出現的代際差異涉及面不足,同時存在著研究不深入的狀況,只是從年齡、年代、文化程度等外在角度進行描述。同時這些研究都基于人口學研究,社會經濟學研究,城鄉(xiāng)二元經濟結構的傳統分析角度,專門涉及與分析新生代農民工這個具體群體的研究還比較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