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項目名稱:
- 羧甲基槲皮素的合成
- 小類:
- 生命科學
- 大類:
- 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
- 簡介:
- 槲皮素是一種具有多種生物活性的黃酮類化合物,但是由于其水溶性和脂溶性均很差,因此它的生物利用度很低。羧甲基槲皮素是一種槲皮素的衍生物,其以槲皮素母核為基礎,引入羧甲基,改善了槲皮素的水溶性和脂溶性,理論上有利于其生物利用度的提高。
- 詳細介紹:
- 目前眾多槲皮素水溶性衍生物僅考慮在水中的溶解度,而忽略了脂溶性的同步提高。脂溶性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對生物膜的通透性。同時,相對于傳統(tǒng)水溶性衍生物的硫酸基和磷酸基,羧甲基的鈉鹽解離常數(shù)很小,更有利于通過生物膜。 許多文獻報道槲皮素具有抗氧化、抗菌、抗腫瘤等多重生物活性,但其口服生物利用度很低,原因是其水溶性和脂溶性均很差。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主要是槲皮素存在分子內氫鍵。槲皮素在羧甲基化后,分子內氫鍵削弱,同時還引入了可成鹽的羧基,使其水溶性和脂溶性均得以提高。另外羧甲基化后形成的苯氧乙酸片段也有抗菌作用,理論上可以加強槲皮素的抗菌活性。 槲皮素是一種黃酮醇類化合物。90年代以來,有關槲皮素抗腫瘤、抗炎、抗血小板聚集、抗氧自由基、擴血管、抗菌、抗病毒等作用陸續(xù)引起學者們的關注,并在研究領域取得了一定進展。更重要的是,槲皮素及其衍生物對動物毒性較小。據(jù)文獻報道,大鼠LD50為10-50 g/kg;小鼠一次口服槲皮素15 g/kg,觀察7天無一死亡。臨床上,槲皮素目前出現(xiàn)在一些復方口服制劑中,這些藥物主要用于心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治療。 然而,由于槲皮素水溶性較差,生物利用度較低,于是有些學者開始關注槲皮素水溶性衍生物的開發(fā)。目前,國內外關于水溶性槲皮素的文獻主要是抗凝、心血管保護、抗腫瘤方面的活性研究。通過對大量相關文獻比較發(fā)現(xiàn),這些衍生物的活性與槲皮素原形類似。這說明槲皮素的衍生化并未使其活性做出較大改變。在國內外研究中出現(xiàn)的水溶性槲皮素品種主要是7-槲皮素硫酸酯和4',7-槲皮素二硫酸酯,槲皮素磷酸酯的相關文獻較少。這些衍生物的特點是成鹽后水溶性有所增強,且溶解的分子幾乎全部以負離子形式存在。由于生物膜表面也帶負電,這些衍生物的通透性都不是很理想。正因為如此,目前相關文獻的研究幾乎都是分子水平。 目前槲皮素硫酸酯的合成方法主要是濃硫酸酯化法,在低溫下主要得到單硫酸酯,溫度的提高會增加二硫酸酯的含量,但同時也提高槲皮素分解產(chǎn)物的量。這種合成方法收率較低且產(chǎn)生大量廢酸。有國外文獻報道槲皮素4'-槲皮素硫酸酯的合成方法:槲皮素先用芐基保護,再與三氧化硫在DMF中反應,催化氫化脫保護后得到產(chǎn)品。這種方法雖比較環(huán)保,但步驟繁瑣。 目前尚未檢索到槲皮素羧甲基衍生物相關文獻,說明本課題有很強的創(chuàng)新性。
作品專業(yè)信息
撰寫目的和基本思路
- 許多文獻報道槲皮素具有抗氧化、抗菌、抗腫瘤等多重生物活性,但其口服生物利用度很低,原因是其水溶性和脂溶性均很差。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主要是槲皮素存在分子內氫鍵。槲皮素在羧甲基化后,分子內氫鍵削弱,同時還引入了可成鹽的羧基,使其水溶性和脂溶性均得以提高。另外羧甲基化后形成的苯氧乙酸片段也有抗菌作用,理論上可以加強槲皮素的抗菌活性。
科學性、先進性及獨特之處
- 目前眾多槲皮素水溶性衍生物僅考慮在水中的溶解度,而忽略了脂溶性的同步提高。脂溶性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對生物膜的通透性。同時,相對于傳統(tǒng)水溶性衍生物的硫酸基和磷酸基,羧甲基的鈉鹽解離常數(shù)很小,更有利于通過生物膜。
應用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 羧甲基槲皮素這一衍生物理論上可以提高槲皮素的生物利用度,將槲皮素的藥用價值充分開發(fā)出來。目前已經(jīng)有一些槲皮素的復方制劑用于心腦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治療,羧甲基槲皮素的研發(fā)有望開發(fā)出療效更強的藥物。
學術論文摘要
- 目的 通過對槲皮素的羧甲基化,增大其水溶性和脂溶性。 方法 將槲皮素在堿性條件下與氯乙酸鈉反應,制得羧甲基槲皮素。利用HPLC、IR、NMR、MS技術對產(chǎn)物的純度進行測定并進行結構表征。 結果 產(chǎn)物總收率90%(以槲皮素計),重結晶后產(chǎn)物純度98%,與目標結構相同。 結論 羧甲基槲皮素合成方便,產(chǎn)率高,純度高,其在弱堿性水溶液中的溶解度較槲皮素有明顯提高。
獲獎情況
- 尚未公開發(fā)表
鑒定結果
- 無
參考文獻
- J.V. Formica, W. Regelson. Review of the biology of quercetin and related bioflavonoids [J]. Food Cosmet. Technol., 1995, 33(12): 1061–1080. 秦曉蓉, 張銘金, 高緒娜等. 槲皮素抗菌活性的研究[J]. 化學與生物工程, 2009, 26(4): 55-59.
同類課題研究水平概述
- 槲皮素是一種黃酮醇類化合物。90年代以來,有關槲皮素抗腫瘤、抗炎、抗血小板聚集、抗氧自由基、擴血管、抗菌、抗病毒等作用陸續(xù)引起學者們的關注,并在研究領域取得了一定進展。更重要的是,槲皮素及其衍生物對動物毒性較小。據(jù)文獻報道,大鼠LD50為10-50 g/kg;小鼠一次口服槲皮素15 g/kg,觀察7天無一死亡。臨床上,槲皮素目前出現(xiàn)在一些復方口服制劑中,這些藥物主要用于心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治療。 然而,由于槲皮素水溶性較差,生物利用度較低,于是有些學者開始關注槲皮素水溶性衍生物的開發(fā)。目前,國內外關于水溶性槲皮素的文獻主要是抗凝、心血管保護、抗腫瘤方面的活性研究。通過對大量相關文獻比較發(fā)現(xiàn),這些衍生物的活性與槲皮素原形類似。這說明槲皮素的衍生化并未使其活性做出較大改變。在國內外研究中出現(xiàn)的水溶性槲皮素品種主要是7-槲皮素硫酸酯和4',7-槲皮素二硫酸酯,槲皮素磷酸酯的相關文獻較少。這些衍生物的特點是成鹽后水溶性有所增強,且溶解的分子幾乎全部以負離子形式存在,而生物膜表面也帶負電,因此這些衍生物對生物膜的通透性都不是很理想。正因為如此,目前眾多相關文獻中的研究幾乎都局限于分子水平。 目前槲皮素硫酸酯的合成方法主要是濃硫酸酯化法,在低溫下主要得到單硫酸酯,溫度的提高會增加二硫酸酯的含量,但同時也提高槲皮素分解產(chǎn)物的量。這種合成方法收率較低且產(chǎn)生大量廢酸。有一國外文獻報道一種新型水溶性槲皮素衍生物——4'-槲皮素硫酸酯的合成方法:槲皮素先用芐基保護,再與三氧化硫在DMF中反應,催化氫化脫保護后得到產(chǎn)品。這種方法雖比較環(huán)保,但步驟繁瑣。 目前尚未檢索到槲皮素羧甲基衍生物相關文獻,說明本作品有很強的創(chuàng)新性。